很多人对高洪波的评价,其实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有人说他是“热身赛之王”,因为亚洲杯没能走得更远,就给他贴上“失败”的标签。但在我看来,那些声音更多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操纵,刻意黑高洪波,甚至吹捧卡马乔。
试问,高洪波当时除了亚洲杯,还执教过什么大型正式比赛?而且那届亚洲杯成绩是一胜一平一负,输的还是东道主。
他下课时,外界传说“球迷群体怒骂”,可真正情况是怎样?实际上,现场有无数球迷高喊“此生不黑高洪波”,希望他留下。这样的场景,本身就是对他执教付出的最好证明。
后来佩兰下课,很多外籍教练都不敢接手,是高洪波站出来承担责任,带领球队打入十二强赛。刚开始的两场比赛成绩还不错,但随后恒大介入、媒体操作,导致队伍内部动荡,最后两场输了,才只拿到一分。这些结果难道全都要怪他吗?至今还有一些媒体刻意误导新一代球迷,继续黑高洪波,却从不提卡马乔输得一塌糊涂,或者里皮把责任全推给球员的事。
在我看来,高洪波在亚洲杯时的思路是“练兵”。他希望通过大赛锻炼年轻人,为世预赛做准备。但足协和球迷往往“输不起”,急功近利,没有长远规划。球迷可以理解,毕竟大家渴望胜利,但作为掌管国家队的专业机构,足协的短视就不应该了。足球有自己的规律,需要耐心和规划。
如果当时能够坚持高洪波的思路,中国足球也许会走上另一条路。米卢带队进世界杯前,同样输过不少热身赛,但他有稳定的执教环境。反观中国,几乎每换一个主教练都要推倒重来,进世界杯只能成为遥远的梦想。
其实,高洪波带队时并没有完全的主导权。他在世预赛带的阵容和东亚杯时的球员名单差别很大,这也影响了成绩。但纵观当时国内教练,高洪波已经是最有能力、最能拿得出手的一个。
可以说,高洪波的下课,是中国足球成绩走下坡路的转折点。他不仅是万达和恒大博弈的牺牲品,更是少数在下课现场还能获得千万球迷挽留的教练,这份荣耀说明了他的价值和贡献。
中国足球要想真正崛起,不能总是依赖外籍教练,选择优秀的本土教练才是长久之道。只有这样,国足才有希望重回亚洲一流水平。而国人的关心和支持,也才是推动球队发展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