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陆军部长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如何应对中国的新型军事技术,他说得很自信:这些技术现在看起来威力很大,但并非无懈可击。只要把对手拉进地面巷战、美军凭借指挥和士兵的“钢铁意志”就能赢。他把两者对比成“你有钢铁洪流,我有钢铁意志”,意思是双方其实差不了多少。
听到这话,有人会觉得好笑,也有人会认真思考:这种情形可能吗?我的看法是,理论上有可能,但绝不是近几年内就能实现。只有当一个国家的军人只会操作高科技设备、缺乏实战经验的时候,单凭意志去打赢技术驱动的对手才有戏。但那需要很多年时间和特定条件,短期内几乎难以出现。
我们也不打算坐等这种情况发生。这正是我国阅兵和实战训练强调“正步”“军魂”的原因之一。很多人觉得在无人机、电磁战、信息化时代还踢正步太过形式化,实际上这是在锤炼军人的纪律、意志和面对极端条件下的应变能力。现代战争不总是网络和电力都畅通,可能出现“没电、没网、没油、没弹药”的最糟糕状况,最后仍然可能回到靠士兵意志和白刃战解决问题的场景。
我并不否认美军官兵的意志力。历史上也有美国个别人为了信念采取极端行动,或有士兵因良知拒绝执行命令,这些都体现出人性的复杂与坚守。但从总体上看,单凭“正义感”并不能长期替代装备、训练和战略的综合优势。二战后,美国更多是在按自身利益和战略考虑行动,战争的正义性常常存在争论。
回想过去,在朝鲜战场上,我志愿军在装备、火力劣势下,凭借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战斗作风创造了多个惊人的事例,那段经历和牺牲应当被铭记。如今我们从那段历史中吸取教训:不能只靠意志,要把意志和现代化装备结合起来。正因为如此,我们既强调军人的意志,也推进装备现代化——“带意志的钢铁”才是目标。
美国现在高调宣称会用“钢铁意志”来对抗我们的技术进步,其实也反映出他们不愿正视现实的某些压力。像我国的福建舰展示电磁弹射技术、无人装备和阅兵中的新式装备,都会对外界形成心理冲击。但要真正让对方心服口服,还是要在实战和威慑能力上体现出来——舌战和展示有时有效,但战场才是最终检验。
总之,自信是好事,但自信不等于万能。军队既要有钢铁意志,也要有与之匹配的现代化力量和实战训练。当前形势下,各方都在调整战略与话语,未来的走向会怎样,还得看谁能把意志、技术与战术真正结合起来,而不是光靠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