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俄国在北方展开了一系列大规模探险活动,逐步揭开了太平洋北部和北极地区的神秘面纱。要理解这段历史,得从彼得一世的战略布局说起。他不仅致力于建立海军,还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通过亚洲东北部进入北美。
1716年,上校叶利钦受命前往楚科奇岬进行考察;1719年,大地测量学家叶夫列伊诺夫和卢任被派往千岛群岛,绘制地图并探查美洲与亚洲是否相连。这些探索为18世纪30年代的“北方大探险”拉开了序幕。相比英国人,俄国人更适应极寒环境,因此在绘制亚洲北部与东部海岸线方面走在了前列。
在这段探险史中,丹麦人白令是无法绕开的名字。他在彼得一世的支持下,承担了确定亚洲与美洲是否相连的任务。1724年,他被任命为第一次堪察加远征的队长,并与奇里科夫、斯潘贝格等人一同展开行动。远征过程极为艰辛,船只直到1728年才建成,随后他们从堪察加出发,沿楚科奇半岛一路航行。虽然最终未能看到阿拉斯加,但这次探险验证了亚洲东北部海岸线的大致情况。与此同时,哥萨克首领谢斯塔科夫也带队出发,目标是寻找新土地和征服不服从的部族,甚至一度成为首批抵达阿拉斯加的俄国人。
第一次探险的成果有限,俄国政府并不满足。于是,1732年沙皇安娜下令筹备第二次堪察加远征。这次计划更为庞大,目的包括:绘制北极海岸线、寻找通往日本的航线,以及继续探索美洲大陆。白令再度担任总指挥,他和奇里科夫分别率领“圣彼得号”和“圣保罗号”出发。1741年,两艘船在恶劣天气中走散,但分别到达了北美西海岸,确认了阿拉斯加的存在,并与当地原住民接触。遗憾的是,途中白令因病去世,探险队也遭受了巨大损失。
尽管如此,这次远征成果斐然。他们不仅带回了大量珍贵的海獭皮和北极狐皮,还绘制了更为精确的地图。1745年出版的一系列地图和地图集,标志着俄国地理科学的巨大进步。更重要的是,这些探险推动了俄国在远东建立港口和通信线路,为后来的殖民与贸易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18世纪的两次堪察加远征,不仅让俄国人首次真正接触到美洲大陆,也让俄国逐渐在北太平洋地区确立了自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