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已严重削弱了世界五大强国中的三大,但唯独中国未被美国打垮。这并非偶然,而是因为中国早已洞悉了美国的战略意图。
1971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在一次讲话中提到,全球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形成了美国、西欧、日本、苏联和中国五大力量中心。他指出,美国不再处于世界的绝对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俄罗斯、西欧和日本这三大国家都在美国的打压下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唯一保持较为稳定的便是中国。为什么中国没有步俄欧日的后尘?
一、国际关系中的奇数定律
我们都知道,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形状。这是因为三角形有一个重要特性:任意两边之和总是大于第三边。没有一方能够占据绝对优势,这样的结构最为稳定。
在国际关系中,这一原则也适用。如果仔细观察历史,我们会发现,除了稳定的大一统王朝外,乱世中总是会出现奇数个强国,甚至在偶数个强国的格局下,也会很快演变为奇数个强国。比如,汉末三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都是逐步筛选出来的奇数个强国。
当强国的数量是偶数时,局面容易分化为两极,一旦形成两大阵营,冲突和对抗便会激烈化。没有一方愿意容忍与自己实力接近的对手,它们的目标是吞并对方。而若是奇数个强国,除了最强的两股力量外,往往会有第三股力量作为制衡。
例如,三国时期的蜀国虽然实力最弱,但它可以与吴国结盟形成制衡力量,挑战魏国。这个“奇数定律”表明,三强或五强格局最为常见,而七强以上的局面通常意味着混乱,兼并和整合还在继续。
在俄乌冲突爆发前,许多人将世界形势比作三国时期,认为美国是魏国,中俄是其他两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五强格局更加符合中国的利益,且更接近现实。
三强格局容易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中一方垮台,造成偶数格局,最后美国凭借强大实力将胜利收入囊中。而五强格局中的各方制衡,更能确保中国在错失机会时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和反击。
对于中国而言,五强格局无疑比三强格局更有优势。这也是中国大力倡导世界多极化的原因之一。我们需要更多的制衡力量,以确保不会轻易被击败。
二、美国的强硬与中国的稳健
虽然美国的战略家们未必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但他们无意中采取了与中国完全相反的策略——推动世界的两极化。
自尼克松提出五大中心力量后,美国就开始集中打击除自己外的其他四大强国:西欧、日本、苏联和中国。苏联在冷战中败北,分裂成多个国家,其中最强大的俄罗斯和乌克兰正陷入战争泥潭;日本在经济巅峰时期,被美国通过广场协议打击,经济发展停滞,甚至被台湾超越;西欧则在科索沃战争中遭受重创,战争后欧洲的热钱大量流失,欧元一度暴跌。2022年的俄乌冲突更是让欧洲经济遭受重大打击。
如今,敢于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只剩下中国。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美国施加给中国的压力越来越大,目的就是推动全球两极化,逼迫中国处于曾经苏联的位置。当中国成为西方阵营攻击的对象时,美国凭借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其他国家大多会选择站队美国。
苏联正是因为过度推崇两极化,才最终在西方阵营的压力下解体。而与苏联的高调不同,中国一直保持低调,深刻吸取了历史教训。
在中国历史上,秦国与齐国曾是强大的国家,秦昭襄王企图通过“东西二帝”来瓦解齐国的合纵联盟,结果齐国陷入五国联合的危机,几乎灭亡。中国通过这些历史经验,意识到“两国集团”(即中美联合主导世界)是对中国极为不利的,类似“东西二帝”的骗局对中国没有任何好处。
因此,中国始终冷淡于美国提出的“G2”概念,始终坚持多极化的国际格局。厚重的历史经验和冷静的决策让中国避免掉入美国的陷阱。
结语
虽然美国的“G2”阴谋已经失败,但当前的国际形势对中国仍然充满挑战。如果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败北,中国将面临中、印、美、欧四强的局面,这一局面极为不稳定,且美国正在推动这种局面的形成。美国希望通过结成与欧盟、印度的同盟,进一步孤立中国。
如果中国被“淘汰”出局,世界可能会回到一个三强争霸的局面。为了避免这一局面,中国必须在长远战略上保持警觉,维持五强格局的稳定,以确保自己在国际体系中的发展空间。历史终将证明,哪些国家是暂时的过客,哪些才是真正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