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吕璐,今天我们来聊聊韩国总统李在明最近的一番话——他声称朝鲜的核导弹很快就能打到美国。
事情是这样的,李在明前往美国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韩国招商说明会上突然抛出一个“重磅消息”:朝鲜的洲际导弹只差最后一步技术突破,一旦完成,就能搭载核弹头直接攻击美国本土。而所谓的“最后一步”,指的是导弹在重返大气层时的技术环节。
然而仔细想想,他在经济说明会上说这种话,很明显是别有用心。一个本该讨论投资合作的场合,他却大谈安全威胁,渲染半岛局势的紧张气氛。其实,他更可能是想用“朝鲜核威胁”来转移焦点,把美方的注意力从经济谈判的僵局上引开,好让美国在经济条件上适当松口。李在明甚至在提完“朝鲜危险”后,马上接话说自己会努力降低安全风险,以吸引更多投资——这几乎就是把“安全”当筹码。
但问题是,他并没有提供任何具体情报,只是模糊地说“朝鲜只差重返大气层的技术”,缺乏可靠依据。而朝鲜方面早就表态,他们发展核武器只是为了自保。所谓“核威胁”更多是李在明的政治话术。
那为什么他要急着打“核牌”?根本原因在于美韩经济谈判陷入僵局。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直接要求韩国拿出3500亿美元投资,而且必须是现金支付,才会给韩国减免关税。可韩国的外汇储备才4163亿美元,一旦全额现金支付,几乎就触碰到安全警戒线。韩国提出改成“贷款 担保”的方式,但美方拒绝,理由是贷款不能算入美国GDP,还可能增加风险。双方因此无法达成一致,原定9月的协议签署无限期推迟。
更让韩国不满的是,美国提出投资回报条款:本金收回后,九成利润归美方,韩方只能拿一成。这样的条件在韩国被批为“奴役条款”,担心核心产业会被掏空。韩国希望至少能分得三成利润,并根据营收浮动调整,但美方依旧不松口。
就在谈判僵持时,美国移民部门还突袭韩国工厂,拘捕了300多名韩国工人,这更让韩国内部情绪高涨。李在明陷入两难:要是拒绝协议,韩国汽车输美关税将恢复到25%,每年损失超过30亿美元;要是接受协议,又可能背上“出卖国家利益”的骂名,国内政治压力巨大。
所以,他才在招商说明会上大谈“朝鲜核威胁”,想通过制造安全焦虑来换取美方在经济上的让步。但这步棋下得并不高明,不仅无助于解决半岛问题,还可能让外资对韩国安全环境更担忧,反而影响投资。可以说,他这一招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