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嵩:不要叫我绣花枕,我曾拯救大唐帝国,唐玄宗将我用错了地方
迪丽瓦拉
2025-10-11 00:02:59
0

萧嵩曾担任大唐宰相,是那个“群相闪烁”时代中的一位人物。可惜他做了五年宰相后,竟被唐玄宗评价为“徒有虚表”,意思就是外表光鲜但实际能力不足、像个绣花枕头般好看却没用。

萧嵩出身南梁萧氏,天生仪表堂堂,被史书形容为“貌伟秀,美须髯”,走到哪儿都很有气派。唐玄宗与他还有亲戚关系,每次见到萧嵩的夫人,皇帝都会放下官腔称为“亲家母”,可见私下里对这门亲戚还是有好感的。那为什么唐玄宗会当众如此失言,甚至对自己亲家下如此苛刻的评语呢?

事情起因很小:唐玄宗准备提拔苏頲为宰相,让中书舍人萧嵩草拟任命诏书。萧嵩费了半天功夫写好后呈上,唐玄宗一看就皱眉,说用词不妥,“国之瑰宝”里有“瑰”字,而被提拔者父亲名叫苏瑰,触犯讳字,应改用别的词。于是现场让萧嵩当堂改稿,把屏风撤了,把笔墨递给他,要求立刻修改。

问题是,萧嵩虽然为人有派头,但文笔并非上乘,写字、起草不是他的强项。面对皇帝的临场督促,他手足无措,写不出好词来。等唐玄宗回宫后再来看,萧嵩只把“瑰”改成了“珍”,其他地方基本没动。皇帝见此,既失望又愤怒,于是才有了那句刻薄的评语。这个故事见于《明皇杂录》,学者多认为可能带有后世文学家的润色或夸张,但仍反映了当时朝野对萧嵩才学的议论。

不过,把萧嵩一拳打死也太武断了。早年他并非没有优点,只是学问与作诗文采不如科班出身的宰相们而已。姚崇——开元时期的名相——能够提拔他,也说明萧嵩在政治与为人处世上有可取之处。还有个有趣的故事:曾有相士夏荣算到萧嵩“将来一门显贵”,这番预言似乎在后来得到了印证。

真正让萧嵩声名大振的是开元十五年的一场军事危机。那年九月,吐蕃攻破瓜州,河西节度使王君?遇害,西北形势岌岌可危。若处理不当,河西、陇右可能被吐蕃占据,关中和长安也将面临严重威胁。唐玄宗当机立断,任命萧嵩为河西节度使,率军迎敌。

萧嵩接手后采取了三大要点作战方针:

第一,选才用将。他重点提拔了裴宽、郭虚己、牛仙客、张守珪四人。这四人当时都名不见经传,官职不高,但后来都在军政上有出色表现。以张守珪为例,被任命为瓜州都督后,他一面修复城防,一面招抚流离的百姓,恢复生产。关键时刻他以一场从容不迫的示弱和突袭,骗退并重创来犯的吐蕃兵,将危局扭转为胜利。

第二,用反间离间瓦解敌方士气。萧嵩洞察吐蕃内部的家族势力与猜忌,针对吐蕃高官悉诺逻制造疑云,借机使其被召回并清除,从而削弱了吐蕃的指挥体系。

第三,策划主动出击。在各处守军稳住防线后,萧嵩组织反攻。吐蕃主力在祁连城与唐军决战时,被唐军精心布置的弓手火力和有力追击所击溃,主力损失惨重,无法再发动大规模进攻。自接任到大捷,萧嵩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稳定了西北局势。

战果传回长安,唐玄宗大悦,随即授萧嵩中书门下三品,入朝为相。他因功受到重用,儿孙也因此联姻入仕,家族声望大增:儿子萧衡成为驸马,孙辈与皇族通婚,后代中还有人再度出任宰相,可谓“一门尽贵”。

不过,登上权力高峰后,萧嵩并未完全胜任宰相这一长期而复杂的职责。他任相五年期间,政绩并不突出,既与副相裴光庭有矛盾,裴死后又与继任韩休争执不断。朝堂上的派系斗争、文吏之间的争论,使得萧嵩难以施展抱负。最终开元二十一年,唐玄宗下旨罢相,或如《新唐书》所述是他自己请辞——他甚至流泪称,希望趁皇帝尚未厌弃自己时主动引退,否则将无颜面对更糟糕的结局。

关于萧嵩被指“绣花枕头”的三个解释比较有说服力:一是当节度使与当宰相需要的能力不同,后者考验的是长期治理和权力协调;二是尽管他在任内废除了裴光庭的“循资格”选拔制度,为变革官场给出过实际措施,这说明他并非全无作为;三是在开元中后期,朝廷内部的文吏之争本就激烈,许多宰相都难以避免被抨击或被标签化。

晚年,萧嵩因涉及馈赠宦官的丑闻被弹劾,贬为青州刺史。他于是辞官归里,过起种药、炼丹的生活,据说自制丹药服用而长寿,活到八十多岁,安然离世。

萧嵩的一生既有光辉的军事与选人业绩,也有朝堂上的失意与争议。他从一位被讥讽的“绣花枕头”成长为一位能在危难中挽救局势的将帅,又在权力顶端显露出治理能力的不足,最终回归平淡,这样的起伏正好展现了古代官场的复杂与人生无常。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绝不让中国如意,特朗普要重返阿... 特朗普最近的英国之行原本是为了谈投资合作,然而他在9月18日与英国首相斯塔默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
原创 项... 公元前203年12月,项羽在垓下被韩信的军队围困。韩信不仅在军事上展开攻势,还通过政治手段扰乱项羽军...
原创 基... 回顾朝鲜战争,最让人感到惋惜的,并非战争本身的残酷,而是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却意义重大的决策时刻。若是在...
原创 俄... 最近几天,作者在央视的新闻报道中,又一次看到了俄制R73格斗弹和R77中距弹的身影。这就引出了一个耐...
原创 志... 在讨论整编第74师的武器装备时,许多网友将其称为“重装师”,这个称呼也出现在一些专业书籍和文章中。其...
原创 只... 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宣告成立,胡汉民出任名义上的主席,但真正掌握实权的是蒋介石。与此同...
重磅!波兰外长与哈里王子突访基... 近日,波兰外交部长拉多斯瓦夫·西科尔斯基和英国哈里王子相继抵达乌克兰首都基辅,他们的到访立即成为国际...
原创 许... 1955年,南京军区正式成立,起源于原华东军区,负责东南地区五省一市的军事防务,总部设在南京,因此得...
原创 后... 大唐传奇帝王李隆基的别样人生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唐玄宗李隆基可谓独树一帜。他既非开国之君,也非亡国...
原创 谈... 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巩固政权,先后三次进行大规模的分封,封了27位藩王。然而,这一举措在历史上被视为...
解放战争中,哪4位国军高级干部... 在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曾感叹过一句话:“天下何人不通共”,从中可以看出那时民心的向背。一开始,国民党...
原创 李... 李自成攻占北京前,崇祯若迁都南京,能否挽救明朝灭亡? 李自成攻入北京时,崇祯是否应该选择迁都南京,...
原创 清... 时代更迭总是伴随着一系列变革,而这种变化通常从上至下进行。在适应新形势的过程中,虽然这些变化会成为政...
原创 十...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曾出现过两个非汉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一个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另一个就是女...
历史上真实的苏妲己:不是红颜祸... 在古装剧里,苏妲己常常被描绘成一个魅惑人心的妖艳女人:她是狐狸精化身,蛊惑纣王,使其荒淫无度,残害忠...
原创 古...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 这句脍炙人口的歌词,不仅塑造了包拯铁面无私的形象,也折射出...
最憋屈的三件国宝,分别被用来腌... 唐朝诗人韩愈的《马说》里有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讲的是有才能的人怀才不遇。将这句话放...
原创 诸... 诸葛亮的名字,至今仍家喻户晓,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他被描绘成智勇双全、神机妙算的“神算子”。然而...
原创 中... 提到“金三角”,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毒品、私人武装和毒枭盘踞的阴影。这里曾经让人谈之色变,当地百...
1995年朝鲜第六军团5万人叛... 1995年,朝鲜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叛变事件。驻扎在朝鲜东北部咸镜北道的朝鲜人民军第六军团,约有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