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台湾省将举行国民党主席选举,六名候选人将展开角逐。参选人包括:郝龙斌,前台北市长;郑丽文,前民意代表;罗智强,现任民意代表;张亚中,孙文学校总校长;卓伯源,前彰化县长;蔡志弘,前“国大代表”。
近期,岛内已举行了第二轮候选人辩论。郑丽文在辩论中的表现非常突出,凭借着犀利的言辞和清晰的立场,成功赢得了不少支持者。民调显示,郑丽文在部分选民中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然而,有其他调查结果表明,郝龙斌在全体民众中的支持度较高;而在国民党党员中,郑丽文则表现得更为抢眼。最终,选举的胜负将取决于几十万国民党党员的投票意向,而非全体台湾民众的看法。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几位较为知名的候选人:
1. 郝龙斌:稳健的“地方派系”代表
郝龙斌被视为选举中的领先者,他的最大优势是得到了大量地方派系的支持。郝龙斌主张在两岸问题上坚持“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立场,并致力于摆脱“亲中”的标签,定位为“亲美且和中”。在党内整合方面,郝龙斌积极呼吁“蓝白合作”,并表示愿意与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化解恩怨,达成共识。他的竞选形象偏向稳健,并且拥有台北市长的任职经验,因此能够吸引那些希望维持现状的党员。
2. 郑丽文:国民党新生代的活力代表
郑丽文被认为是国民党新一代的代表人物,形象和气质俱佳,口才也非常出色。她曾担任过国民党文传会主委及马英九政府时期的行政院发言人,且在过去的选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辅选作用。郑丽文在基层党员和部分军系士官、校官中颇受欢迎。她表示,若当选国民党主席,将愿意与北京对话,展现出务实的态度。她的支持率在年轻一代和基层党员中较为强劲,颇具战斗力。
3. 张亚中:坚守“深蓝理念”
张亚中是孙文学校的总校长,他的立场非常鲜明,坚守深蓝理念。他主张修改党纲、邀请王金平担任两岸对话代表等议题,并提出在国共论坛中签订两岸和平备忘录等具体政见。张亚中虽然有一定的基本盘支持,但他的影响力相对有限,主要吸引那些认同他理念的党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郝龙斌的支持度较高,但如果是针对党员内部的民调,郑丽文似乎更有优势,表明在未来的选举中,可能出现“社会观感”与“党员偏好”之间的落差。
媒体普遍认为,本次党主席选举将是郝龙斌与郑丽文之间的较量。然而,选举的关键因素有三个方面:
1. 地方派系和人头党员掌控的组织票。
2. 军系黄复兴党部的动向,现阶段将官倾向支持郝龙斌,而士官、校官则偏向郑丽文。
3. 自主党员的参与度。
郝龙斌虽有时自吹自擂,但在国民党主席级别的选举中,这一特质反而成为了他的优势。郑丽文则可能更容易得到基层党员的青睐,这显示出党内选举可能会面临“社会观感”和“党员偏好”之间的差异。
总的来说,国民党的主席选举不仅取决于候选人的人气和主张,更需要看其组织动员能力和党内的网络支持。以目前的局势来看,选举的热度对郑丽文有利,而郝龙斌的支持基础是否稳定,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