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
迪丽瓦拉
2025-10-11 00:02:30
0

摘要:

中国方面,由于战场上的溃败,导致美国对国民政府能否消灭中国领土上的日军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为了尽快解决日本,美国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背着中国政府,把外蒙默许给了苏联。

1943年9月,轴心国可谓是败相已露。

意大利宣布投降,退出了战争。

德国打输了库尔斯克会战,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被迫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同时期的日军,虽然仍能在太平洋战场上与美军打得有来有回。

但由于美国完全启动了战争机器,不出意外的话,资源处于劣势的日本很快就会陷入被美国花式吊打的窘境。

因此,根据前线的实际情况,日军大本营便对1944年的作战提出了四点指示:

一,在硬实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先避免与美军在太平洋决战。待大力发展空军后,再寻有利时机与之决战。

二,收缩战线,确保“绝对国防圈”在战争期间的海运顺畅。

三,应绝对防止与苏联爆发战争。

四,对中国应加大压迫力度,避免来自中国的空袭威胁到日本本土和海上交通线。并伺机寻谋解决中国问题。

指示下发后,驻华中的日军领会意图,很快就发动了一场中等规模的战役。这便是1943年底的常德会战。

这次会战,虽然日军短暂拿下了常德,但站在整个中国战场的角度看,日军的作战行动并无卵用。战前是啥样,战后还是啥样。一场会战下来,日军只是空耗兵力。

并且在会战期间,还发生在了美国飞机从中国机场起飞轰炸台湾新竹的事件,这让日本大本营感觉到了不安,认为美军现在能轰炸台湾,接下来肯定就可以直接轰炸日本本土。

在这种不安情绪下,日本大本营就在原有部署的基础上,又新增了一条指示:

即在摧毁美国在中国空军基地的同时,还要打通一条贯穿中国南北的陆运通道。以确保海上通道被美军切断的情况下,日本仍能以中国为后方,与美国周旋。以及本土与东南亚进行人员、物资方面的交流。

1944年1月,日本参谋总长杉山元将指示制定为《一号作战纲要》,交给天皇审阅。

天皇在审阅后,拍板决定,并将作战纲要下发到前线。

三个月后,驻华日军实施这一作战计划,这便是豫湘桂战役。

综上所述,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主要的战略目的有二:

一是打通大陆交通线,保证即便海路被美军切断,本土与东南亚仍有陆路通道。

二是摧毁美军在中国的空军基地,确保本土和日占区不会遭到美军飞机的空袭。

如果我们仅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国军防守,日军是攻方。

但是,如果把目光放到整个亚太战场,就可以发现,日军其实才是防守的一方。

日军在中国的积极进攻,本质上是出于防御目的,意在太平洋战场失利后,仍能以其在中国的占领区为后方,与美军进行周旋。

因此,豫湘桂战役对于日军而言,看似与此前的常德会战没什么区别。其实,却是一场保命之战,非打不可。

用咱们当年常说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那么,当时的侵华日军有没有发动战役的条件呢?

很显然,是有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虽然驻扎在中国的日军逐渐向南转移。陆续从中国关内和中国东北总计抽调走了20个师团,投入到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与盟军鏖战。

但是,日军大本营在抽调走精锐后,又对中国关内和东北进行了多次补充,以保证维持侵华日军和关东军在各自占领区的统治。

因此,别看豫湘桂战役前的侵华日军,很多都是新兵,缺乏作战经验。而且绝大部分师团的编制也不是满编状态,即所谓的乙类师团、丙类师团。

但如果日军大本营决定砸锅卖铁,发动一场保命战,其兵力还是够用的。

并且,即便是丙类师团的日军,其素质相较于大部分国军而言,其实也不算低,仍然还是有战斗力优势的。

日军的兵力调动,具体来说,就是把原本要调往东南亚的若干机动部队,如第三、第十三师团,仍留在中国作战。

为了让其他守备师团也能参与进攻作战,日军大本营在日本本土还新编了14个独立步兵旅团。

这些三流守备部队到中国后,接替原来在关内维持占领区的乙级、丙级师团,放弃掉一些不重要的区域,专心负责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守备任务。

至于被替换下来的乙级、丙级师团,则全部南下,与豫湘桂战场上的中国军队死磕。

单靠这一手操作,日军大本营就挤出了30多万机动兵力。

与此同时,由于日军大本营确定了不与苏联开打的战略指示。所以会战进行期间,无后顾之忧的关东军和日本国内又陆续调派了部队增援关内日军作战。

关东军方面,调了七个飞行战队和若干二线部队,增援华北方面的日军。

日本国内方面,调了八个野战补充队,随同作战师团一起行动,补充前线兵力。

根据事后统计,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日军大本营前后累计投入了60多万人。其中包括10万多后勤人员。

总的来说。1944年的日本,虽然已经大不如之前了。但如果做垂死挣扎,还是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的。

一方面,日本不与苏联爆发冲突,这就使得关东军这支战略预备队,可以随时用于增援关内战场。

另一方面,抗战打了七年,虽然中国被打得满目疮痍,但日本国内一直免于战火。此时的日本国内,还有生力军可用,日本兵力其实并未枯竭。

再就是,通过收缩原有占领区,日军还可以挤出数目不小的机动兵力。

豫湘桂战役的过程就不说了,最后说说战役的结果。

众所周知,日军在桂柳会战后期,主动收缩战线,等于是事实上放弃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略目标。

对此,国内很多人一直强调,认为日军是因为兵力不足,所以才不得已而收缩。

怎么说呢。当时的日军,确实存在兵力不足的情况。

一方面,攻打湖南期间,日军死伤太大,超出了原本的预测伤亡人数。

另一方面,趁日军南下之际,敌后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趁机反攻,频频出击,令日军不得不抽调一部分兵力回援,以确保不被敌后抗日武装偷家。

但是,有一点要搞清楚的是,日军的主动收缩,并不完全是因为兵力不够用。

除了兵力不够用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美军在桂柳会战期间,在菲律宾登陆了。

这个消息对于日军大本营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因为,一旦当美军控制菲律宾后,美军的航空兵就可以威胁从新加坡至台湾沿线的所有港口和海上、陆上通道。

而这个结果也就意味着,即使日军费力打通了大陆交通线,这条陆上通道也不会起什么实质作用了。

并且,美军登陆菲律宾,也意味着美军在日本本土的登陆,只是时间问题。

此时此刻,要想保住老巢,日军就必须收缩战线,以保卫本土。

也是因此,从1945年2月开始,日本国内就中止了对驻华日军的补充和增援,要求当地日军自行解决后勤和补充问题。

国内不给补充了,那还打个毛线。所以,豫湘桂战役也就以日军的收缩,我军的反攻而结束了。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中国和日本是双输。

日军打了个寂寞,死伤近十万人,却未能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攻占的地盘,后来也陆陆续续得放弃了。如果早知道是这个结果,日军大本营可能就不会发动豫湘桂战役了。

而中国方面,由于战场上的溃败,导致美国对国民政府能否消灭中国领土上的日军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为了尽快解决日本,美国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背着中国政府,把外蒙默许给了苏联。

这个后果,对战后中国乃至世界的格局,带来极深远的影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绝不让中国如意,特朗普要重返阿... 特朗普最近的英国之行原本是为了谈投资合作,然而他在9月18日与英国首相斯塔默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
原创 项... 公元前203年12月,项羽在垓下被韩信的军队围困。韩信不仅在军事上展开攻势,还通过政治手段扰乱项羽军...
原创 基... 回顾朝鲜战争,最让人感到惋惜的,并非战争本身的残酷,而是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却意义重大的决策时刻。若是在...
原创 俄... 最近几天,作者在央视的新闻报道中,又一次看到了俄制R73格斗弹和R77中距弹的身影。这就引出了一个耐...
原创 志... 在讨论整编第74师的武器装备时,许多网友将其称为“重装师”,这个称呼也出现在一些专业书籍和文章中。其...
原创 只... 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宣告成立,胡汉民出任名义上的主席,但真正掌握实权的是蒋介石。与此同...
重磅!波兰外长与哈里王子突访基... 近日,波兰外交部长拉多斯瓦夫·西科尔斯基和英国哈里王子相继抵达乌克兰首都基辅,他们的到访立即成为国际...
原创 许... 1955年,南京军区正式成立,起源于原华东军区,负责东南地区五省一市的军事防务,总部设在南京,因此得...
原创 后... 大唐传奇帝王李隆基的别样人生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唐玄宗李隆基可谓独树一帜。他既非开国之君,也非亡国...
原创 谈... 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巩固政权,先后三次进行大规模的分封,封了27位藩王。然而,这一举措在历史上被视为...
解放战争中,哪4位国军高级干部... 在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曾感叹过一句话:“天下何人不通共”,从中可以看出那时民心的向背。一开始,国民党...
原创 李... 李自成攻占北京前,崇祯若迁都南京,能否挽救明朝灭亡? 李自成攻入北京时,崇祯是否应该选择迁都南京,...
原创 清... 时代更迭总是伴随着一系列变革,而这种变化通常从上至下进行。在适应新形势的过程中,虽然这些变化会成为政...
原创 十...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曾出现过两个非汉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一个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另一个就是女...
历史上真实的苏妲己:不是红颜祸... 在古装剧里,苏妲己常常被描绘成一个魅惑人心的妖艳女人:她是狐狸精化身,蛊惑纣王,使其荒淫无度,残害忠...
原创 古...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 这句脍炙人口的歌词,不仅塑造了包拯铁面无私的形象,也折射出...
最憋屈的三件国宝,分别被用来腌... 唐朝诗人韩愈的《马说》里有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讲的是有才能的人怀才不遇。将这句话放...
原创 诸... 诸葛亮的名字,至今仍家喻户晓,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他被描绘成智勇双全、神机妙算的“神算子”。然而...
原创 中... 提到“金三角”,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毒品、私人武装和毒枭盘踞的阴影。这里曾经让人谈之色变,当地百...
1995年朝鲜第六军团5万人叛... 1995年,朝鲜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叛变事件。驻扎在朝鲜东北部咸镜北道的朝鲜人民军第六军团,约有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