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十位杰出的将领被授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将军衔,这个军衔仅次于元帅。从1955年至今,只有这十位将领获得了这一荣誉,他们分别是粟裕、徐海东、陈赓、黄克诚、萧劲光、谭政、张云逸、王树声、罗瑞卿和许光达。
这些大将们是如何进入革命队伍的呢?根据资料统计,1922年,萧劲光和陈赓是两位首批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的未来大将。
萧劲光,这位在革命战争年代表现英勇的将领,接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他于1921年进入苏联红军学校,后来还在1927年进入苏联列宁格勒军政学院。两次接受军事教育,加上他在战场上的锤炼,使得他迅速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
陈赓则是开国大将中成名最早的那一位。作为黄埔军校的优秀毕业生,他在校期间深受蒋介石的赏识,是“黄埔三杰”之一。黄埔军校在当时是中国最著名的军事学校,而陈赓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自然名声显赫。毕业后的陈赓,凭借他在实战中的表现,迅速崭露头角,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佼佼者,也因此获得了“第六大名将”的美誉。
1925年,徐海东、许光达和黄克诚三位将领也加入了革命队伍。
徐海东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而是在战火中锤炼出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他是鄂豫皖根据地的主要战将,也是红25军的重要指挥员。红25军是第一支成功到达陕北的红军队伍,徐海东的领导能力为革命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毛泽东曾称赞他为革命的“大功臣”。
许光达虽然毕业于黄埔军校,但因伤被送往苏联治疗。期间他在列宁学院深造,错过了长征。但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回国继续投入到革命事业中。
黄克诚则是一位集军事、政治、后勤等多领域成就于一身的大将。他年轻时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三师范,期间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并参与了爱国学生运动。192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战争年代,他提出了进军东北的战略思想,并在和平年代担任了总后勤部部长,推动了军队后勤制度的正规化。
1926年,张云逸和王树声也开始了他们的革命生涯。
张云逸早年就加入了同盟会,并参与了广州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历经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后,他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红七军的创建者之一,并领导了百色起义。
王树声投身革命后,领导了麻城暴动和黄麻起义,是红四方面军的重要指挥员。
1927年,粟裕和谭政也正式投身革命。
粟裕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军事将领,尽管他没有像陈赓、萧劲光等早年成名,但他在解放战争中的出色表现让他成为最杰出的将领之一。毛泽东曾说,粟裕可以指挥60万大军作战,而林彪则称他为“神仙将军”。他的灵活指挥风格和百战百胜的记录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军事指挥官之一。
谭政则是专注于政治工作的一位大将。他在革命队伍中主要负责政工工作,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
此外,罗瑞卿则是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使得他成为开国大将中加入党组织较晚的一位。
通过这些将领的故事,可以看出,虽然每一位将领的入党时间和经历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