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5年,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一农家红薯窖里,无意间发现一件汝瓷开始,关于北宋汝窑瓷器的考古发掘报告、专著、评论、跟随研究文章很多。特别是长期奋战在汝窑考古第一线,当今古陶瓷泰斗赵青云老师的《汝窑的新发现》、《宋代汝窑》、《汝窑新论》专著和记者采访解答,详细而权威的解读回答了关于汝窑的一系列相关问题,揭开了汝窑器的神秘面纱,借此文章向老人家致敬!也有不少文章颇有建树和见解,笔者是一位古瓷爱好者,不敢班门弄斧,现逐步展示数十件宋代汝窑瓷器,请读者和藏家品评。特别提醒,勿陷入全世界宋汝窑只有67件半的认知误区。
宋代汝窑天青釉水仙盆
水仙盆,高5.6㎝。侈口,浅壁,平底外凸窄边棱,云头足,施天青釉,釉色润净,宋代宋代常见器型。(量子年份检测北宋晚期)
宋代汝窑天青釉水仙盆
水仙盆,高6.8㎝。紫口镶铜圈,斜壁、平底、足底间突出一圈窄边稜、四足呈云头形,底足六枚细小支钉痕,刻“丙”字款。全器满釉,釉色均匀。水仙盆为种植水仙花之用,也可用作摆件。(量子年份检测北宋晚期)
宋代汝窑米黄釉椭圆形水仙盆
水仙盆,高7.6㎝。椭圆形,侈口,深壁,平底内凹,四云头形足,四壁胎薄,底足略厚,胎质细腻,胎色米黄,底足五枚圆形支钉痕。(量子年份检测北宋晚期)
宋代汝窑天青釉水仙盆
水仙盆,高4.8㎝。此水仙盆, 开细碎纹片, 釉光温润,釉面呈现玻璃光泽。香灰色胎, 满釉裹足支烧,有细小圆支烧钉痕, 支钉痕中规中矩,造型典雅,做工考究,青釉,素面无纹,大简至美。 微观下气泡富有层次,可见气泡破洞及褐黑变色气泡。(量子年份检测北宋晚期)
· 原创作者:张万年
· 2025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