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纷起,刘备以汉室宗亲自居,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建立了蜀汉。他常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那“中山”究竟在哪里?我们可以从春秋战国说起,再到西汉的中山靖王与刘备家族的渊源。
先看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那时的太行山一带,居住着被称为赤狄的部落联盟,性质类似陇东的犬戎。赤狄各部常年征战,其中一支鲜虞人在太行山区建起了多个要塞,最终形成了中山国。中山国地处晋国东北,长期与晋国对峙。尽管中山国地小却坚守住了井陉以南的防线。到了公元前414年,中山国的国君武公把都从山脚迁到平原上的顾(今河北定州),使中山国一度远离山地防御,转而在华北平原上巩固政权。 不过,中山国的命运多舛。公元前409年,魏国将领乐羊发动进攻;公元前406年,顾城陷落,中山被魏灭,武公及一部分子民退往太行山。随后几年间,赵国暗中扶持,中山人借机复国,并总结教训加强城防,修筑长城防线,改都灵寿(今河北平山附近)。到了公元前323年,中山与赵、魏、韩、燕一起“称王”,成为战国列国之一,国力得到承认。然而,强敌环伺,公元前304年起赵武灵王发动全面进攻,公元前296年以二十万大军攻破灵寿,中山古国最终被并入赵国。能在春秋战国的“弱肉强食”环境中存在三四百年,中山国的坚韧与战略眼光已属不凡。 再看西汉时期的中山靖王刘胜,他是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兄,封中山为王,统治时间长达四十余年,身份显赫。刘胜死后葬于今保定满城一带,陵墓规模宏大,被称为满城汉墓。他下葬时所穿的金缕玉衣用玉片与金丝精工缝制,玉片多达数千片,金丝达千余克,显示出王侯的尊贵。中山王室与窦氏有姻亲关系,王后窦绾的陪葬品中还出土了长信宫灯等珍贵铜器,反映出与宫廷的密切联系。 刘胜的后代中,有一支世代居于涿郡,逐渐成为刘备家族的祖先。刘胜第五子刘贞被封为陆城侯,他的后代经历了爵位的起落。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整顿诸侯时,许多侯爵被削,陆城侯刘贞虽失去爵位,但其孙刘禄后来又获封漳侯,家族爵位得以延续。到西汉末,刘备的祖辈多在涿郡活动,家中虽有贵族出身的影子,但经过几代变迁已不复显赫。刘备的祖父刘雄虽未承袭爵位,却是地方的重要人物;其父刘弘在早年去世,使得家道中落,刘备幼年便家境清贫,母亲以贩卖草鞋、编织草席维持生计。 民间常有关于刘家旧居与大树的说法:刘家院外曾有高大的古树,孩子时代的刘备常在树下立志,誓言将来要身居高位,乘坐华丽的羽葆车盖式仪仗——这些细节既描绘了刘家曾经的显赫,也映出刘备少年时期的自强与抱负。 综上所述,“中山”既是古代河北一带的国名,也是西汉中山王封地的代称。从中山国的兴衰到中山靖王刘胜的王室荣耀,再到刘备家族的世系传承,这条脉络把地理、政治与家族史串联起来,解释了刘备为何以“中山靖王”的后裔自居,也让我们看到王室衰落与家族兴替背后的历史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