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后,项羽成了最大的赢家。他武力天下无双,被尊为“西楚霸王”,同时还掌握了分封天下的权力。但正因为他缺乏政治智慧,在分封诸侯时出现了严重问题,最终导致群雄纷纷背叛。
可以把天下比作一块大饼,谁来分都很难做到公平,而项羽分封时更是以个人好恶为主,这为后来的混乱埋下了隐患。
---
项羽的分封问题
项羽认为自己是灭秦的头号功臣,于是自封“西楚霸王”,占据江东大片土地,以彭城(今江苏徐州)为都。其他功臣和诸侯,他也按照“功劳大小”来分封,但所谓的功劳,多半是以他个人的立场来衡量的。
例如:
- 田荣:在灭秦过程中立下大功,但因为曾在项梁遇难时没有出手相救,被项羽看不起,所以没有得到封赏。偏偏田荣本就是能人,此举直接逼得他反叛。
- 楚怀王:曾是诸侯们公认的“共主”,按理说地位崇高,但项羽却把他迁到湖南一带软禁起来,还暗中派人除掉他。这让天下人感觉项羽根本不尊重旧有秩序。
- 刘邦:按照楚怀王的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刘邦率先攻入咸阳,本应得到关中王位。但项羽不但不兑现承诺,还把刘邦赶到西部偏僻的巴蜀,等于贬到了穷苦之地。刘邦自然心怀不满。
此外,项羽对一些投降的秦将却格外优待:
- 前秦大将章邯,被封为雍王;
- 司马欣,被封为塞王;
- 董翳,被封为翟王。
这些人原本是秦军,竟然比许多真正的反秦功臣还受重用,这让不少诸侯寒心。
---
不公平的结果
项羽封了十八路诸侯,看似分天下,但却留下三个严重问题:
1. 功大者无赏:田荣、陈馀、彭越等人有功无封,心怀怨恨。
2. 封赏不公:刘邦得不到承诺的地盘,只能被赶去荒凉之地。
3. 猜忌过重:项羽虽然提防刘邦,安排秦将与英布等人在周边牵制他,但这反而让刘邦的部下人人不满,纷纷怂恿他造反。
结果,仅仅一个月后,田荣率先起兵,还拉拢了彭越和陈馀,一拍即合。而刘邦在关中也举兵反抗。其他诸侯大多观望不动,项羽陷入被动。
---
根本原因
归根结底,项羽的分封存在三个致命问题:
- 太看重个人恩怨:如田荣因旧怨被排斥,结果逼得他成了敌人。
- 无视天下公认的秩序:楚怀王本是共主,却被项羽软禁,失去人心。
- 没有政治远见:刘邦的势力被完整保留下来,反而让他团队更加团结。
所以,诸侯们并不是不愿意“好好当王”,而是项羽分封过于不公,让人心寒。既然活不出个“公道”,自然人人怀恨,最终选择起兵反叛。
换句话说,项羽是天下第一猛将,却不是合格的政治家,他能赢得战争,却守不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