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凯踩到了印度的“猫尾巴”,引发了印度学者的强烈反应!
“猫尾巴”是个大家都明白的隐喻,指的是那些无法触碰的敏感话题。2025年,先后有两位人物触碰了印度的“猫尾巴”。第一个是特朗普。特朗普曾宣称自己在调解印巴冲突时发挥了作用,但印度却认为这是一种冒犯。印度总理莫迪坚称,印巴冲突的停火完全是双方协商的结果,和美国毫无关系。这一言论导致美印关系的逆转,至今依旧不稳定。
而这所谓的“猫尾巴”,其实就是印度的“大国尊严”,对印度来说,这是一个敏感的领域,无法容忍任何冒犯,哪怕是美国总统。
第二个踩到“猫尾巴”的是高志凯。最近,在阿联酋举行的一场论坛上,讨论“中国有没有朋友”的话题时,高志凯无意中触及了印度的敏感神经。也许是因为主持人和印度学者频繁的打断与争论,让高先生终于忍不住发火。当场,他毫不客气地对印度学者纳伦德拉说:如果印度不把中国当朋友,那么他们永远也别指望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印度一直以来对能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充满渴望,而这也是印度人心中的一大痛点,几乎比调停印巴冲突更敏感。每一次的失败都让他们备受打击,因此纳伦德拉立刻反应过来,对高志凯的话作出了强烈反应,指责这是“威胁”。
回顾印度争取常任理事国席位的历史,几乎成了中国网友津津乐道的笑谈:
2005年,印度首次提交申请,当时美英法中四国支持,俄罗斯却反对。
2008年,印度第二次申请,得到美俄英中的支持,法国依旧投反对票。
2012年,第三次申请,虽然美俄法中支持,英国却再次反对。
2017年,印度第四次申请,四大常任理事国支持,但美国反对。
2019年,印度第五次申请,四国支持,中国反对。
2021年,印度第六次申请,俄英法中支持,但美国再次投了反对票。
特别是第六次申请时,印度一度陷入了“先喜后悲”的情境。初期五常全体支持,但随后美国以“设备故障”为由要求重新投票,结果美国改变立场,投了反对票,导致印度再次失败。
尽管印度并未放弃争取,但他们也逐渐意识到,当前的五常国每一个都不容得罪。
高志凯的话,无疑是把印度心底的痛点说了出来。对于纳伦德拉而言,这番直言不讳的话听起来像是“威胁”。而对于在场的观众,这种直接的表达,似乎与通常温文尔雅的中国人形象有些出入。但印度人也应反思一下,他们一方面要求中国承认麦克马洪线,另一方面又想用“印度制造”取代“中国制造”,并且长期把邻国视作敌人,这种做法如何能让中国人心甘情愿接受呢?
其实对于听众来说,虽然中国人热爱和平,但并非会任人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