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国庆节的第二天,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因为与中国方面未能达成某个重要的协议而感到焦虑。具体来说,中国方面决定暂停购买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这一举措让澳大利亚政府非常担忧,尤其是因为铁矿石一直是澳大利亚最赚钱的出口项目。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阿尔巴尼斯对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受到影响表示了强烈关切。他透露,中国方面要求钢铁生产商和贸易商暂时停止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购买新批次的铁矿石,这让他感到十分失望。
事情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中澳两国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的博弈。澳大利亚每年通过铁矿石出口赚取超过1000亿澳元,其中70%的市场来自中国,而中国又是全球最大、占全球铁矿石需求60%以上的进口国。因此,中国市场对澳大利亚而言至关重要。背后涉及的不仅是价格谈判,更关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例如,这次谈判中,中国方面提出,希望交易以人民币结算。如果双方无法就此达成协议,中国可能会暂停铁矿石的采购。经过多轮谈判,双方未能就此问题达成一致。于是,正如前文所述,中国决定暂停采购必和必拓公司的新批次铁矿石。其实,中国做出这一决定的背后,有三个重要的目的。
首先,中国希望在全球矿产资源采购中整合采购权。过去,中国的很多企业独立采购铁矿石,且以不同的价格进行交易,这导致中国无法有效整合市场,也无法在议价时占据优势。统一采购权的整合,将能增强中国在全球矿产市场中的议价能力。
其次,统一采购市场有助于中国掌握定价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市场,统一采购能够使中国在交易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进而有望以更合理的价格获得矿石等资源。
第三,通过这一行动,中国希望推动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使用。为了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需要采取积极行动,而不仅仅依赖于被动的应对。通过市场交易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不仅能降低中国的贸易风险,还能稳定中长期的贸易利润。过去,中国曾通过类似的方式,借助市场扩大技术的引进。
如今的中国已经大不相同。中国的经济体量和国际地位要求我们改变原有的战略,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如果人民币无法走向国际市场,美国依然可以利用美元霸权对中国海外企业进行打压,甚至收割中国的发展成果。
近年来,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为4.5%,位居全球第四。2025年,沙特首次发行人民币债券,巴西也宣布以人民币结算中国进口货物,这一切标志着“去美元化”趋势的加剧。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的意义至关重要,因为货币本质上只是纸张。如果中国未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而全盘依赖美元,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生产国,我们赚取的外汇几乎都将是美元。然而,美元在中国国内并不流通,这就意味着中国只能用美元购买美欧生产的高科技产品,或者奢侈品。然而,近年来,美欧国家对中国高科技产品的供应采取了严格的限制,很多技术和设备中国难以获得。于是,中国只能用外汇购买奢侈品,但这些奢侈品本身并没有很高的实际价值。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中国将无法实现真正的战略自主和民族复兴,最终只能成为全球其他国家的代工厂。
在这个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一个经济目标,更是中国实现长远发展和自主创新的必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