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封侯对人来说是莫大的荣耀。这不仅意味着社会地位和收入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为子孙后代提供了一份长久的保障。因为官职不能世袭,子孙能否继续享受富贵,往往取决于个人的能力。但是,侯爵这一身份是可以世袭的,只要后代不做出极端行为,不遇到不可抗力的因素,他们的后代就能继承这个名额,就像拥有了一份可以传承百年的“铁饭碗”。 在汉朝,著名的将领李广,尽管一生征战超过70次,却始终没能封侯,留下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千古名句。然而,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背景下,竟然有6位女性获得了“封侯”之荣,其中五位是在汉朝,由刘邦和吕后亲自封赏的。许多人认为,许负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封侯的女性。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她是第一个封侯的女性,也不能确定她是否比其他三位由刘邦封侯的女子先被封,但无论如何,她都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
许负不仅是汉初时期著名的相术家,还留下了两条非常准确的预言,这些预言被史书所载。第一条预言是,她预测了魏豹的姬妾薄姬将来会生下天子。魏豹败亡后,薄姬进入刘邦后宫,并生下了汉文帝刘恒。第二条预言是关于周亚夫的,她预测周亚夫将在三年后被封侯,三年后出将入相,成为国之重臣,然而九年后会饿死。后来,周亚夫的命运确实如预言所说,得到了应验。 除了这些历史记载,许负的传奇事迹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比如她曾预测了汉文帝的男宠邓通的悲惨结局。史记没有明确指出是谁做出的预言,但东汉的《潜夫论》称,这也是许负所说。还有传言称,许负在出生时曾预示了秦朝的灭亡。 虽然这些预言有些难以考证,但在秦末汉初的那个天命观盛行的时代,许负的声望无疑非常高。或许正是刘邦相信她的预言,或者是她预言的准确性使刘邦看中了她的价值,最终将她封为“鸣雌亭侯”,并让她在汉文帝时期依然活跃。 与许负不同,奚涓这个人物在史记中记载得很简略,但他无疑是汉初一位重要的将领。奚涓从沛县起,就跟随刘邦征战,屡立战功,封侯后,被赋予4800户的封地,和舞阳侯樊哙并列。然而,史记对奚涓的事迹几乎没有详细描述,只提到他死于军中,且没有儿子,因此由母亲继承了爵位。奚涓的母亲继承了儿子的爵位,这在历史上是个罕见的情况,显示出汉初独特的温情。 刘邦的家庭生活中,还有一段与大嫂的恩怨。刘邦年轻时喜欢带着一群朋友去大哥刘伯家蹭饭,而大哥的宽厚性格总是忍让。然而大哥去世后,大嫂对刘邦和他的朋友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曾用大勺刮锅底来发出声响,让刘邦意识到大嫂对他的不满。刘邦记住了这一点,等他成为皇帝后,尽管给予家人丰厚的封赏,却唯独没提大哥的儿子。刘邦解释说,自己并非忘了侄子,而是大嫂当年对待他不好。最终,在刘太公的催促下,刘邦还是封了侄子为“羹颉侯”。这个封号虽然不是什么显赫的封号,但却带有强烈的报复意味。 此外,刘邦还把他去世的大嫂封为“阴安侯”,并且她在宗室中有着不小的影响力,甚至在吕后去世后,依然在宗室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她和许负、奚涓母亲封侯的具体时间,史书没有确切记载,但很多人认为,大嫂应是第一位女性被封侯的人。 接着,汉朝中还有几位女性获得了封侯,其中有一位是萧何的妻子。萧何是汉朝开国的功臣之一,刘邦称他为“丞相”,并依靠他稳固政权。然而,萧何去世后,他的儿子萧禄继承了他的爵位,但萧禄很快去世,没有子嗣。为了不让萧何的功绩被遗忘,吕后决定让萧何的妻子继承“酂侯”的爵位,之后还将萧何的幼子萧延封为“筑阳侯”,确保萧何的爵位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最后,吕后的妹妹吕媭也获得了封侯之荣,她的丈夫是汉朝的开国名将樊哙。吕媭虽然不像吕后那么有名,但她在吕家地位颇高。吕媭的封号是“临光侯”,而她的权力也在吕后执政期间达到顶峰。吕媭在吕家被灭族后,依然表现出了强大的决断力,不惜为家族的未来而与权力斗争。 总的来说,汉初的几位女性封侯,多数是通过与皇室的关系,或是代替死去的亲人继承爵位。真正凭借个人能力获得封侯的,只有许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的地位逐渐下降,封侯的事情也越来越少见。 直到明朝末年,出现了唯一一位凭军功封侯的女将——秦良玉。她不仅继承了丈夫的遗志,还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最终获得了“忠贞侯”的封号。秦良玉的传奇事迹,在历史上永载史册,成为女性封侯的一个亮点。 这些女性封侯的故事,不仅展示了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特殊地位,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角色的不同态度。随着历史的发展,女性的地位逐渐被压制,封侯的例子变得越来越少,直到最后的秦良玉,她的事迹也成为了历史中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