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攻击直升机,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AH-64 阿帕奇(Apache)。令人惊讶的是,这种火力强大、防护出色的机型,至今已经诞生了五十年。下面用通俗的语言回顾一下半个世纪里阿帕奇如何持续保持战场竞争力。
阿帕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越战后的美国陆军对专用攻击直升机的需求。最初,美军在越南战场上把武器挂在UH-1H“休伊”两侧作为临时方案,后来又把休伊改装成专门的攻击直升机AH-1“眼镜蛇”。但陆军想要更重火力、更高速度的机型,曾推动高速攻击直升机的研制,洛克希德的AH-56“夏安”(Cheyenne)一度胜出——它装有更长的机翼与尾部推进螺旋桨,速度可达接近每小时400公里。但由于设计复杂、材料和可靠性问题,AH-56在试验阶段发生多起事故,项目最终被取消。
需求依旧存在,1972年美国陆军启动了更保守的先进攻击直升机(AAH)计划。到后期,贝尔公司的YAH-63和休斯的YAH-64进入最终比选。YAH-64在起落架安全性、四叶旋翼的升力以及对弹片与子弹的抵抗能力上表现更好,1976年被选中并最终命名为“阿帕奇”。
首批量产型AH-64A引入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目标与飞行显示系统:飞行员能通过头盔或眼罩式显示器看到关键信息,早期就实现了“头盔显示器”的概念。阿帕奇同时具备激光制导能力,可以用来发射“地狱火”(Hellfire,常见编号为AGM-114)反坦克导弹;机翼外挂点还能携带多枚火箭弹,整体被誉为“飞行中的坦克”。
阿帕奇的主要武器组合包括30毫米座舱前炮、地狱火导弹和70毫米“海蛇”火箭。地狱火导弹家族后来扩展出多种型号,也可替换为新一代联合空对地导弹(例如JAGM/AGM-179等);而传统的无导向火箭可以改装为带制导套件的APKWS系列,使其精度大幅提升,甚至可以用于对付无人机等小目标。
AH-64A于1986年进入美军服役,1989年参与了针对巴拿马的军事行动,完成首次实战任务。真正让它名声大振的是1991年第一场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阿帕奇编队成为首批进入伊拉克的空中力量,配合地面或特种部队的激光标定,发射地狱火导弹摧毁敌方防线与防空设施,为后续的空中打击与地面推进打开了通路。
实战也暴露了AH-64在目标发现与自主制导上的短板。为此,研制了在桅顶安装的AN/APG-78“长弓”毫米波雷达,这套雷达能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工作,可同时追踪大量目标并对其中若干目标实施优先锁定与打击。装备该雷达并进行一系列升级的型号被称为AH-64D“长弓阿帕奇”,该型机在1992年完成首飞,并于1997年开始批量生产。D型的出现,使阿帕奇成为更完整、更独立的打击平台,早期的A型多被改作训练机或后期退出现役。
阿帕奇在国际市场上也很受欢迎,多个国家购买了早期版本。D型之后又发展出更现代化的AH-64E(常称“阿帕奇 守护者”或Guardian),这是对整机系统的全面升级:更强的发动机、更先进的航电与通信能力、改良的旋翼桨叶以及更好的网络互联性,使其更适应现代联合战场的需求。
阿帕奇平台的灵活性很高:机头的30毫米机关炮用于对付软目标和近距离压制,机翼挂点可以混挂反坦克导弹、多管火箭或精确制导的70毫米弹药,既能对付坦克装甲,也能处理“软目标”或低空威胁。随着导弹与火箭制导技术的发展,阿帕奇的武器库持续扩充,打击手段更加多样化。
展望未来,阿帕奇凭借扎实的气动与结构基础,加上不断的软件与系统升级,被认为有望服役到2060年代——那时它可能已在空军历史上留下近九十年的记录。这一长寿命不仅体现了最初设计的良好起点,也展示了后续持续改进与模块化升级策略的成效,使阿帕奇长期保持在攻击直升机领域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