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军阀混战时期,川军曾是重要的派系之一,但与西北军、晋绥军、东北军等相比,川军并未形成一个稳固的体系。这也导致了川中地区的军阀混战更加剧烈、更加无序。直到刘湘与刘文辉叔侄之间的一场大战,川军才在名义上实现了统一,刘湘被推举为川军的代表人物。
虽然刘湘在军事指挥和施政能力上并不特别突出,但他有一项其他川中军阀所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撒钱”能力强。刘湘对川中军阀的财务分配做得非常到位,几乎每个地方的军阀都能分到相应的份额,甚至连盐井等重要资源都被纳入分配之中。他的宽厚和大方,使得他获得了川中诸将的支持,顺利地坐稳了川军的首领位置。
然而,刘湘的统一并不意味着没有对手。在川中军阀中,有几个标志性人物被称为“五行大将”。这些将领的名字中分别包含了“金木水火土”的偏旁部首。包括邓锡侯、杨森、刘湘、刘文辉和王陵基。除了王陵基,他的名字虽然也有一个“土”字旁,但他当时只是刘湘的幕僚长,手中并无兵权,因此并不具备与其他大将竞争的资格。
刘湘去世后,川军的领导权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夺。王瓒绪认为自己具备继任四川省长的资格,特别是在刘湘的死后,他掌握了强大的军权和相对较高的资历。然而,王陵基等人强烈反对王瓒绪的继任,最终,王瓒绪被潘文华等人推举为省长。
王陵基对这一结果非常不满。尽管他在刘湘生前是刘湘的老师,并且在川军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王瓒绪眼中,王陵基不过是一个副官,凭借几句日语混日子,根本没有资格与他争夺省长之位。两人之间的矛盾渐渐升级,王瓒绪甚至采取了手段,把王陵基派到抗战前线。
然而,尽管王瓒绪在四川省长的位置上坐稳了,但他在处理政务上却显得混乱不堪,甚至在抗战期间因作战失误而被撤职。此时,王陵基和王瓒绪都被调到抗战前线,在战斗中表现不凡,逐渐恢复了自己的声望。
抗战胜利后,王瓒绪被调任武汉行辕副主任,然而,他并未放下心中的权力欲望。1949年,王瓒绪在国民政府内持续谋取更高职务,直到最终在西南游击战中被任命为总司令。然而,这个职务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仅仅是蒋氏为了笼络人心而给的虚职。
随着抗战结束后局势的变化,王瓒绪和王陵基的矛盾也未平息。王瓒绪最终决定起义,希望通过此举挽回自己的地位。但不久后,他在起义过程中背叛了自己,叛逃至香港,最终被捕并关入监狱。王陵基得知此事时,忍不住暗自得意,认为自己终于胜过了这位老对头。
王瓒绪死于监狱,1974年去世,而王陵基则在1964年得到了特赦。王瓒绪的儿子王泽浚一直未能获得释放,直到死于监狱。这对曾经在川中争权的两位将领,最终的结局也分出了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