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伷(227年~283年6月12日),字子将,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作为西晋宗室,司马伷是晋宣帝司马懿与伏太妃之子,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异母弟,武帝司马炎叔父。太康四年五月己亥日(283年6月12日],司马伷薨逝,享年五十七岁。那么,问题来了,司马伷去世后,他的四个儿子都是什么结局?
一、司马觐
司马觐(256-290年),字思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觐是晋朝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之孙,琅邪武王司马伷长子。西晋建立后,司马觐任职冗从仆射,这是一个闲职。司马伷临终上表朝廷,要求把封国分给四个儿子,世子司马觐袭爵琅邪王,司马觐的弟弟司马澹封武陵王,司马繇封东安王,司马漼封淮陵王。
太熙元年(290年),司马觐去世,终年三十五岁,谥号恭王。在西晋历史上,司马觐是平平无奇的。不过,他的儿子司马睿则是不能忽视的。西晋灭亡之际,司马睿建立东晋,也即延续了晋朝的国祚。不过,大兴元年(318年),司马睿即位,史称晋元帝。他自认继承堂伯父晋武帝司马炎,没有追尊父亲司马觐为帝。
二、司马澹
司马澹(?-311年),字思弘,晋宣帝司马懿之孙、琅邪武王司马伷次子、晋元帝司马睿的叔父。司马澹初为冗从仆射。太康十年(289年),司马澹被封为东武公。转前将军、中护军。根据史料的记载,司马澹性情忌害,无孝友之行。其弟司马繇有令名,为父母所爱,司马澹恶之如仇,遂提议汝南王亮,废其弟司马繇,并将其流放。
赵王司马伦作乱时,以司马澹为领军将军。但司马澹的妻子郭氏起初恃势,无礼于司马澹的母亲。齐王冏辅政后,司马澹的母亲诸葛太妃说司马澹不孝,要求归还司马繇,司马澹便与妻子徙辽东。一段时间后,诸葛太妃去世,得还。
后来,司马澹官拜光禄大夫、尚书、太子太傅,改封武陵王。永嘉五年(311年),司马澹被石勒所害。司马澹被杀后,他的儿子武陵哀王司马喆继嗣爵位。
三、司马繇
司马繇(?~304年9月18日),字思玄,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繇是西晋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的孙子,琅琊武王司马伷第三子,晋元帝司马睿叔父,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外孙。
根据史料的记载,司马繇个性刚毅,博学至孝。初封东安郡公,授散骑常侍。参与诛杀权臣杨骏,屯兵云龙门有功,拜右卫将军、射声校尉,进封东安郡王。在此基础上,司马繇历任侍中、典军大将军、右仆射、散骑常侍,诬杀东夷校尉文鸯。
不过,司马繇掌权后,嚣张跋扈,大肆赏罚,所以遭到了汝南王司马亮的猜忌,结果被贬往带方郡。永康初年,司马繇出任宗正卿,迁左仆射,以母丧去职。永安元年(304年),晋惠帝起兵讨伐司马颖时,司马繇曾力劝司马颖投降。但是,司马颖很快击败朝廷军队,从而忌恨司马繇,将其处死。因此,和司马澹一样,司马繇也是不得善终的结局。
四、司马漼
司马漼,字思冲,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漼是西晋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元帝司马睿叔父,琅琊武王司马伷第四子。西晋建立后,司马漼被司马炎封为广陵郡公,拜左将军、散骑常侍。
赵王司马伦篡位后,司马漼联合左卫将军王舆攻杀孙秀,废杀司马伦,封淮陵王,入为尚书、侍中、宗正,加光禄大夫。后来,司马漼卒于任上,谥号为元。对此,在笔者看来,能够在八王之乱中获得病逝的结局,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