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南宋时期最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一生恪守“精忠报国”四个字,却最终死在了奸臣秦桧的陷害之下。严格来说,真正下决心要除掉岳飞的,是宋高宗赵构。可以说,这是历史上一桩千古奇冤!人们普遍认为,赵构之所以杀害岳飞,核心原因是岳飞执意要“迎回二帝”,这对赵构的皇位构成了致命威胁。
当时,岳飞明知“迎回二帝”是赵构最忌讳的事情,但他依旧坚持自己的目标。甚至在赵构多次下令班师时,岳飞仍不愿立即撤退,直到朝廷连发十二道圣旨,他才无奈回朝。在赵构看来,岳飞这是“愚忠”,一心效忠于被俘的徽钦二帝,而不是效忠于自己。为了保住皇位,赵构只能狠下心来,将岳飞除掉。
然而从战局来看,当时岳家军正节节胜利,大有收复中原、雪耻复国的希望。就在关键时刻,朝廷却下令撤军,这无异于前功尽弃。站在国家的角度看,赵构的选择就是昏庸自私!不过,让人疑惑的是,岳飞既然明知回朝后会有性命之忧,为何没有选择反叛赵构,甚至推翻他?毕竟,以岳家军的实力,也未必不能另立新朝。于是,有人说岳飞是“愚忠”,正是这份愚忠葬送了他的生命。
要理解岳飞的选择,就必须先回顾“靖康之耻”。那场浩劫不仅是徽、钦二帝被俘,还包括数千宗室、大臣和后宫妃嫔一同北上金国。东京城财富被掠夺一空,百姓遭受巨大劫难。尤其是皇室女子,她们在金国惨遭凌辱,境遇凄惨至极。比如宋徽宗的女儿们几乎无一幸免:赵金奴被金人强纳为妾,赵璎珞因反抗被杀,柔福公主遭虐待后仅三十岁便含恨而死,赵福金更是被折磨至死,史书中记载“谷道破裂而亡”,令人不忍直视。
更屈辱的是,金人强迫宋室俘虏行“牵羊礼”:剥光衣服,披羊皮,被牵着游街。无数贵妃、公主都被迫参加,这对于讲究礼仪与贞节的中原女性来说,是无法承受的奇耻大辱。正因如此,岳飞才立下誓言,一定要“迎回二帝”,誓雪国耻。
那为什么岳飞不选择反叛呢?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如果岳飞起兵对抗赵构,那南宋势必陷入内乱,金国趁机南侵,后果更为严重。就算岳家军再强大,也难以同时对抗金人和朝廷大军,很可能导致全军覆没。这并不是岳飞所希望看到的。
第二,岳飞宁可自己赴死,也不愿让岳家军陷入险境。只要岳家军存在,金人就不敢轻举妄动。事实证明,岳飞牺牲后,金国依旧对岳家军心存忌惮,最终选择与南宋议和,这才换来了二十年的相对太平。
所以,岳飞的选择并非愚忠,而是大忠大义。他明知个人安危不保,却仍以天下大局为重,把百姓与国家放在首位。这样的胸襟与战略远见,才是真正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