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2月7日,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在白彦镇击溃了驻守在这里的伪军部队,获得了一个重要的胜利。白彦镇处于重要的交通要道,日军不可能轻易放弃。仅仅半个月后,日军就从周边的几个据点调集重兵,再次向白彦镇发起进攻。由于敌军火力强大,八路军决定撤出白彦镇,暂时放任日军进入。与此同时,八路军的部队潜伏在附近村庄,伺机反攻。
日军进入镇后,八路军的侦察员迅速发现了他们的动向。他们看到日军把镇北的一所小学校作为仓库,里面存放着大量的武器弹药,包括几门92步兵炮和许多箱炮弹。侦察员迅速将情报报告给了686团的指挥官张仁初。张团长得知后十分高兴:“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炮弹,不能错过!”
张团长决定亲自带队前往白彦镇。在侦察员的帮助下,他们得知炮弹存放在学校内,但由日军的一个步兵班守卫,且门口还架着机枪。面对这种情况,张团长意识到正面进攻风险太大,只能采用巧妙的策略。
当天夜晚,张团长带着主力部队向白彦镇南边发动了佯攻,吸引敌人注意力。而李玉章连长则带领炮连的三班悄悄绕到了学校的后方,准备行动。李连长和战士们趁着夜色,摸进学校周围。他们通过石缝探查,发现了一间藏有炮弹的房间。战士们开始动手挖掘,李玉章亲自指挥,快速挖出了一个大洞,露出了装满炮弹的木箱。
他们迅速搬运炮弹,一箱接一箱地传了出来。不久,整个土沟里堆满了炮弹。李玉章数了一下,一共搬出了93箱,共计279发炮弹,简直是捡到了“宝”。然而,就在他们搬运过程中,一名战士不小心跌倒,发出响动,惊动了日军的巡逻队。
日军很快调动机枪向后院扫射。李玉章大喊:“快带着炮弹撤退!”战士们在紧急撤离时,李玉章不慎中弹,左腿受伤。他带领的队伍尽管受到袭击,但很快得到了团长带领的主力部队的支援,双方展开激烈的交火。
为了掩护撤退,八路军发起了强烈的反击,甚至使用了瓦斯毒气弹进行反制。经过一番激战,日军终于在困境中撤退,八路军得以成功撤回。
第二天,日军不甘心失败,再次集结兵力,计划进攻白彦镇。但这一次,八路军已经做好了准备。罗荣桓指挥的部队设下了埋伏,并准备好充足的炮弹。日军的车队刚刚进入八路军的射程,便遭遇了猛烈的炮火攻击。这些炮弹竟然是从日军手中缴获的。
八路军通过精确的炮击,成功摧毁了日军的补给线和多个战略点。此次战斗持续了一整天,最终,日军损失惨重,不得不在夜幕下仓皇撤退。八路军的炮兵在这场战斗中大放异彩,炮弹充足的优势让他们迅速打击敌人,使得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更大的扩展。
这次“虎口夺炮弹”的行动,不仅让李玉章他们充分发泄了之前因弹药短缺带来的压力,更为后来的战斗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援,极大提升了八路军的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