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国民党高级将领刘峙携妻黄佩芬和四个孩子,登上了开往印尼的轮船。这一决定让台湾的许多人都感到震惊,连何应钦、顾祝同等人也不解他为何选择离开香港,前往一个远离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地方。 刘峙是蒋介石时期的“五虎将”之一,与陈诚、顾祝同、蒋鼎文、卫立煌并列,他们都曾在蒋介石的统治下担任过陆军上将。1950年,陈诚、顾祝同、蒋鼎文都逃亡台湾,而卫立煌则被软禁在南京,直到1955年才得以前往北京。相比之下,刘峙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前往印尼,这一行为让台湾高层十分意外。 早在1948年,刘峙曾被任命为徐州“剿总”总司令,但他的任命引起了不少争议。在国民党军内部,很多人认为他不适合这个职位,甚至国民党参谋总长顾祝同也曾解释说,刘峙比蒋鼎文更能胜任,因为后者有不良嗜好。然而,即便如此,刘峙仍然担任了这个职务,结果战场表现却让人大失所望。徐州“剿总”兵力最大,而刘峙的指挥却显得无能,战局迅速恶化。 淮海战役爆发后,刘峙变得越来越消极,几乎将所有的指挥权交给了副总司令杜聿明。事实上,杜聿明才是徐州地区的实际指挥者,许多蒋军将领也都称他为“杜主任”。当黄百韬兵团在碾庄战役中全军覆没后,刘峙意识到徐州难以保住,便偷偷逃往了蚌埠。
1948年12月,杜聿明带领部队撤离徐州时,刘峙早已逃离,这让他在国民党军内部的声望一落千丈。蒋介石愤怒不已,甚至下令要追究刘峙的责任,但由于蒋介石自己很快下野,这件事暂时被搁置。后来,经过何应钦和顾祝同的劝说,刘峙免于追责,但也再未得到任何职务,基本上被边缘化。 南京解放后,刘峙不死心,前往广州找顾祝同求职,但顾祝同认为刘峙已经没有任何职位可以给他。无奈之下,刘峙决定带着家人移居香港,开始了新的生活。 尽管刘峙失去了过去的权力和地位,但凭借曾经积累的财富,他在香港过得相对优渥。刘峙以敛财著称,他曾在担任河南省主席期间,通过妻子杨庄丽的帮助,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杨庄丽不仅擅长理财,还把钱投向房地产和盐田等领域。她甚至买了一个丫头为刘峙生子,然而,这个丫头的地位低微,连名字都未被记录。 刘峙后来迎娶了黄佩芬,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大学生,黄佩芬带着刘峙的四个孩子一同生活。刘峙的财富也在这段婚姻中得到了巩固,黄佩芬及其家人成为了刘峙的新“财务管家”。然而,尽管拥有财富,刘峙的日子并不安稳,他与当年许多旧部的关系紧张,很多人看他风光无限时,心中却充满了不满。为了躲避麻烦,刘峙开始考虑重新移居。 本来刘峙想返回台湾,但蒋介石看到他祝贺复职的电报后,突然对他大发雷霆,并取消了他的一些职位。气愤的刘峙又生病一场,恢复后参加了一次宴会。宴会的主办方丘元荣向他推荐了印尼,刘峙考虑后决定带着家人前往印尼。 到达印尼后,刘峙本以为会迎来新的生活,但现实远比他预想的更为复杂。途中在新加坡,他被当地帮会勒索,几乎把所有财物都交了出去。到达印尼后,刘峙一家再次遭遇了各种不公平待遇,当地的军警和卡哨人员认为他们是富人,频频索要钱财。最终,刘峙拿出剩余的钱做生意,但由于经验不足,生意迅速亏损,家庭经济陷入困境。 为了生计,刘峙一家搬到物价较低的茂物市。黄佩芬找到了一份教师工作,收入勉强能支撑家庭生计,而刘峙则成了“孩子王”。他的身份虽然被学校接受,但依然不为人知。黄佩芬去香港处理家事时,刘峙替她代课,发现自己在学校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学校还特别为刘峙举办了60岁生日庆祝活动,这让他在当地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然而,1952年底,蒋介石突然发电邀请刘峙返回台湾,这让刘峙再度陷入困境。最终,刘峙带着家人离开印尼,前往台湾,结束了他在印尼的教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