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的一天,开国中将皮定均在担任兰州军区司令和甘肃省委书记的多重职务时,特意前往张掖进行地形视察。途中,他发现了一个令他心情沉重的现象:这里不仅山高水恶,而且民众的居住条件极其简陋,房屋破旧不堪。看到这一幕,皮定均感到非常不安,因为他一直对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
当皮定均乘车深入山区,逐渐吸引了当地山民的围观。在途中,他注意到几乎所有人衣衫褴褛,尤其是一名十几岁的女孩,衣衫不整,甚至裤子都没有穿。看到这一幕,皮定均再也忍不住了,他立刻问当地的地委书记:“为什么她不穿衣服?”地委书记随便地回答:“这是傻女。”简单的回应并未打消皮定均的疑虑。于是,他和随行人员下车,走进了山民的家中。
然而,随之而来的一幕更加令皮定均震惊。当他进入房屋时,发现屋内的妇女都盘腿坐在炕上,并没有站起来迎接他们。而更让他震惊的是,妇女们不断用双手拉扯衣襟,试图遮掩下身,皮定均这时才意识到,原来这些女人根本没有穿裤子。愤怒不已的他忍不住痛斥地委书记:“你看到了吗?你们这里的女人连裤子都没得穿!”然而,地委书记却辩解说:“这里的老百姓就这样。”皮定均不禁反问:“你家的女人也有这个习惯吗?”地委书记无言以对。
看到当地极度贫困的现状,皮定均心情沉重,回家后便开始整理家中的旧衣服和布票,并要求妻子将这些物资捐给山民们。从那以后,山民们的生活条件才有所改善。由此可见,皮定均不仅是一个关心民生、能为百姓办实事的好官,大家对他的尊敬也因此可见一斑。
皮定均的历史印象不仅仅体现在对民众的关心上,作为共和国的名将,他还在军事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他在毛主席授衔时,获得了“皮有功,少晋中”的特别批示,成为了一位军事家。
回顾皮定均的从军历程,1929年,他只有十几岁,却毅然加入了红军,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他从英山县的童子团长做起,在1930年,带领700名童子团成员参加了剿灭国民党一个团的战斗,收获了200多支枪和一万多发子弹,并因此获得了“英雄少年”的称号。随着年龄的增长,皮定均逐渐成熟,在红四方面军西征期间,他表现得尤为突出,攻占了通江县城,获得了“攻城先锋连”的荣誉。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皮定均在千佛山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并得到了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的接见。他还坚决支持毛主席反对分裂势力,为中国革命的存亡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爆发后,皮定均成为八路军129师特务团团长,在山西和河北交界的地区,凭借巧妙的游击战术成功击败日伪军,保卫了八路军的总部和师部的安全。1940年,他成为太行军区五分区司令员,并大力推动开荒种粮,与当地百姓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八路军在此地区得到了蓬勃发展。
1943年,皮定均参与了林南战役,以东集团指挥员的身份指挥战斗,大破敌军,成功解放了40多万人民,进一步巩固了抗日根据地。解放林县战役中,他巧妙地通过假情报迷惑日军,使其迅速撤退,从而成功解放了林县,成为豫北地区的经典战役之一。
皮定均的杰出战绩远不止这些。1944年,他带领部队进行偷袭,歼灭了一个日军中队,解救了2万多民工。其后,皮定均在伏牛山战役中,凭借卓越的指挥能力全歼日军,成为名副其实的抗战名将。
然而,他的军事才能并未因此止步。1945年,皮定均在解放战争中再次展现出卓越的战术才能。他执行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带领7000人的部队成功掩护了中原军区主力部队的转移,顺利完成任务并成功突围。此役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声誉,也为后来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随着他在战场上的不断表现,皮定均最终被毛主席授予了“皮有功,少晋中”的特别批示,并从少将晋升为中将,最终担任了兰州军区司令一职。除了军事上成就卓著外,皮定均在生活中也为人所称道。他严以律己,对待儿子的军旅生涯从不走捷径;在1971年,面对宁夏的自然灾害,他慷慨捐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帮助灾区人民。
皮定均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也是一位真正关心民生的好官。在1976年,他在福建指挥军事演习时不幸遇难,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他的长子也与他一同遇难,成为了历史的无声见证。皮定均的名言之一,“能解决多少算多少,总比知道了不管要强”,至今仍被许多人铭记。他的一生,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