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大部分大一统的王朝都是由北方开始,逐步统一南方。常有人说,北方打向南方更容易,因为北方寒冷,穿上棉衣棉裤后就能上战场,而南方打向北方则越来越艰难,后勤补给跟不上,战斗条件恶劣。这种看法虽有一定道理,但绝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甚至可以说,它的影响微乎其微。
事实上,北方统一南方的原因主要有四点: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历史的因素。
首先,气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战争的进程。北方寒冷,南方温暖,北方的军队在寒冷的环境中更容易适应战争,而南方往北打时,寒冷的气候往往会增加困难。但这仅仅是客观存在的条件,并不足以成为南方无法统一北方的主要原因。
其次,古代中国冷兵器时代,骑兵是主力部队。骑兵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战争的走向和胜负,甚至能够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比如汉武帝远征大宛国,获取汉血宝马,就是为了增强战马的力量。女真人依靠拐子马和重甲铁浮屠,仅仅十年便征服辽国,灭掉北宋。而13世纪的蒙古帝国,凭借强大的蒙古铁骑,横扫世界。
古代的优良战马主要来自四个地方:最好的战马是来自新疆的伊利马和哈萨克马,这些马属于奢侈品,仅供贵族使用;其次是东北的黑龙江马;再者是河套地区的河曲马;最后是蒙古高原的蒙古马。这些地方的马场大都位于北方,为北方政权培养了强大的骑兵力量。相比之下,南方唯一的战马资源来自西南地区的西南马,但这种马不仅体型较小,载重能力差,冲击力不足,无法与北方的战马相抗衡。因此,北方的骑兵南下,几乎总是碾压式的胜利。
再来谈谈人的性格。虽然北方人和南方人在体格上有差异,但更为重要的是性格差异。北方人通常重情重义,有血性,南方人则更看重利益。在战乱之时,北方人多考虑统一,结束混乱,而南方人更多关注自己的利益,关心如何保住财产,因此不会积极争夺天下霸权。这种性格差异,和历史背景有很大关系。
中国古代的统治中心一直在北方,黄河流域一直是国家的重心,南方则长期被视为“蛮荒之地”。直到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才有大量北方的士人、百姓南渡,将先进的技术、制度和工具带到南方,使南方逐渐得到发展。特别是在北宋末期的建炎南渡后,南方的经济才逐步崛起,逐渐成为经济的中心。
此外,北方的政治氛围往往比较浓厚,官僚作风严重,尤其是燕赵齐鲁一带,这些地方政治斗争激烈。相比之下,南方的政治气候则相对温和。所以,历史上的“北穷南富”并非没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