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的王朝历来视自己为天朝上国,尤其是自唐朝以来。唐太宗李世民获得“天可汗”称号后,唐朝展示出万国来朝的盛景。之后的历代君主,也都志在维护这个天朝上国的威望。
比如明朝的永乐帝朱棣,他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宣扬明朝的强大威势。无论哪个小国派遣使者来朝,都会获得丰厚的赏赐。华夏土地富饶,奖励这些小国对他们来说不成问题。
然而,到清朝时,这种天朝上国的身份开始受到挑战。清朝初期,虽然面临一些强大的对手,如李自成、张献忠、吴三桂和噶尔丹等人,但总体上,清朝的统一进程比较顺利。尤其是在清朝完全统一后,周围大多数都是小国。朝鲜王国、越南的后黎朝和阮朝,西南的缅甸贡榜王朝和尼泊尔廓尔喀王朝等,都是清朝的藩属国,纷纷承认清朝的至高地位。那时的清朝,也尝到了作为天朝上国的滋味。
在乾隆时期,清朝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尤其是乾隆平定准噶尔汗国后,西北的哈萨克汗国也臣服于清朝,清朝的国土面积达到1300多万平方公里,堪称一片秋海棠形状的辽阔疆域。此时的清朝,无愧是天朝上国。
从1757年清朝灭准噶尔汗国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朝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即使面对英国的入侵,清朝也没有意识到外面有比自己更强大的国家。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朝并没有全力以赴。道光帝担心战火波及京畿,所以仓促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签约之后,清朝依旧觉得自己是天朝上国,外界的变化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
但真正让清朝清醒过来的,不是英国的入侵,而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从1858年开始,清朝不仅要应对太平天国的骚乱,还要与英法联军打第二次鸦片战争。最令清朝惊讶的是,他们原本视为“藩属国”的沙俄,悄悄崛起,变得极其强大。
虽然早在1689年,清朝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来划定边界,但清朝一直没有真正重视沙俄的崛起。北方的土地大多荒凉,既不适合农业,又没有多少定居人口,清朝对此并不看重。沙俄占领的地区即便广阔,也未被当作威胁。
然而到了1858年,沙俄的力量突然暴露无遗。沙俄仅仅在黑龙江对岸摆几门大炮,就让清朝意识到自己北方的邻居,已经变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清朝被迫割让了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过去被视为“藩属国”的沙俄,竟然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这一转变让清朝感到深深的不安。
清朝为了避免进一步的侵略,开始实施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军事科技。虽然之前与沙俄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但自从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后,它便转向东方,开始侵蚀清朝的领土。沙俄通过威胁和军事手段,先后从清朝手中夺取了15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种局面使得清朝愈加感到恐惧。尤其是到了1900年,沙俄几乎占领了整个东北,且在1911年,通过外蒙和唐努乌梁海的分裂,进一步蚕食了清朝的领土。到此,清朝从原本的1300多万平方公里,缩减到不到1000万平方公里。虽然面积依旧庞大,但清朝却被北方的沙俄逼迫成了一个无力反抗的大国。
尽管清朝在多次与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失去了领土,但他们最终夺回了许多被英国、日本和葡萄牙占领的领土。唯一无法收复的,便是来自北方的这位强邻——沙俄。在接下来的百年里,沙俄的扩张不仅改变了清朝的地位,也给清朝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