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命在军队中是大忌,轻则警告,重则撤职甚至可能丢掉性命。而在1948年的西府战役中,正值激烈的战斗时,我军却出现了一位将领,公开违抗彭老总的命令,未按照上级制定的作战计划行事。按理说,这样的行为应当遭到严惩,但令人意外的是,彭老总不仅没有责备他,反而紧紧握住他的手,感激地说:“多亏了你!”
这位将领正是张宗逊,他谦虚地表示,真正应该得到表扬的人是别人。那么,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背景
1948年3月,西野在瓦子街大败蒋军,3万敌人被歼灭,整编29军军长刘戡自尽。蒋方对此震惊不已,这场胜利让西野士气大振。随后,彭老总决定乘胜追击,准备向洛川进攻。然而,在蒋军得知洛川告急后,胡宗南立即指示裴昌会带领第5兵团前去解围。
计划受阻
裴昌会因担心我军在前方设伏,在接近白水时停滞不前,这让原定的打援计划被打乱。于是,彭老总命令部队向洛川猛攻。然而,洛川地势险要,守敌顽强抵抗,西野没有重武器,经过长时间的攻坚仍未能突破。
此时,彭老总果断改变计划,决定进攻敌人兵力相对较空虚的西府地区,特别是宝鸡。宝鸡不仅守军稀少,而且是敌军的重要补给基地,若能夺取,将极大改善我军的物资保障,提升作战能力。
胡宗南急调援兵
胡宗南得知宝鸡面临危险,立即命令裴昌会带领4个整编师火速赶往宝鸡。他还警告马步芳,若宝鸡失守,敌军很可能直接向西北进军,届时马步芳将失去立足之地。
为了应对这一变化,马步芳也急忙派出马继援带领82师前往宝鸡。彭老总早有准备,指派王世泰率4纵在扶风和岐山设防,阻击裴昌会;罗元发则带领6纵防守长武和彬县,阻击马继援。
形势突变
然而,马家军的骑兵在平原上发挥了强大作用。虽然我军人数占优,但由于地形和战术上的不利,6纵与马家军的战斗一度陷入胶着。几天后,马继援和裴昌会两路敌军从东西两方向逼近宝鸡,形势变得非常紧张。
此时,西野主力仅有约6万人,而敌军的总兵力加起来达到10万左右。彭老总深知,若继续正面拼杀,不但可能损失惨重,且敌军的增援也在赶来。因此,他决定出奇制胜,避免直接决战。
机智应变
彭老总下令6纵在屯子镇驻扎,以吸引敌人进攻,准备实施围点打援。他还指示1纵和4纵火速赶往屯子镇,准备消灭敌军82师。战斗经过8小时激烈鏖战后,马家军顽强抵抗,虽然我军兵力占优,但因马家军士气高涨,战况仍难分胜负。
随着黄昏时分胡宗南的增援到来,我军无法继续歼灭马家军,最终决定撤退。5月6日,彭老总做出果断决策,命令6纵负责断后,掩护主力撤退。虽然马家军损失惨重,我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难关中的突破
撤退过程中,彭老总面临了更大的挑战。若选择从荔堡经过,西野将被马家军和胡宗南的部队夹击,形势将十分危急。于是,彭老总决定改道肖金,并命令2纵赶紧控制肖金。
2纵司令员张宗逊接到命令后,迅速行动,但在行进途中,得知肖金已被马家军占领。张宗逊及时调整部署,将2纵一部分兵力留在荔堡防守,同时派遣另一部分迅速前往肖金。这一应变策略打乱了敌人的计划,成功保护了西野主力的安全。
关键时刻的决策
就在此时,张宗逊收到紧急报告,敌军整编第36师和马家军的骑兵已向荔堡进攻。独立第6旅旅长张仲瀚及时向张宗逊请求增援,建议将359旅调来协同防守。两旅联合坚守荔堡,成功挡住了敌军的进攻,粉碎了敌人围歼西野主力的阴谋。
张宗逊感叹,真正应当受到表扬的不是自己,而是张仲瀚。正是张仲瀚的果断决策和军事才能,才挽救了局势。
战役总结
经过激烈的战斗,西野取得了显著战果,歼敌2.1万人,但自身也付出了较大代价,减员1.5万。彭老总在战后总结经验时,特意表扬了张宗逊的应变能力。然而,张宗逊始终谦虚地表示,应该感谢的是张仲瀚,他的冷静和果断才使得西野主力得以成功撤离。
战后,张仲瀚因在保卫延安和解放西北的战斗中表现突出,被提升为6师师长,后来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担任重要职务,成为人民敬仰的军事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