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五年的秋天,盘踞在中国东北多年的日本关东军,号称“皇军之花”,本以为还能再撑些日子,没想到苏联红军的钢铁洪流一冲过来,这朵“花”就稀里哗啦地谢了。
日本天皇在八月十五日那天,对着收音机念了“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这消息传到东北,几十万关东军官兵,一时间都成了没头苍蝇,不知东西。
编辑
仗是打完了,可人的事儿还没完呢。几十万日本人放下了枪,成了苏联人的俘虏。
有一群人的命运,格外让人揪心,也成了后来许多日本人心里头一块不敢轻易触碰的伤疤。
这群人,就是那一万多名被苏联红军一并俘虏的日本女兵。
百万大军灰飞烟灭
关东军在中国东北,横行霸道了十几年,名头无比响亮。可到了一九四五年,早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精锐部队大多被抽调到太平洋战场跟美国人死磕去了,留在东北的,不少是后备役和新兵蛋子,武器装备也老旧得不行。看着还是号称百万大军,实际上就是个空架子。
苏联人可不管你是不是空架子。八月八号,苏联对日宣战,第二天凌晨,一百五十多万苏联红军就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像潮水一样涌进了中国东北。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月风暴”行动。
苏联的坦克、大炮,对上关东军那些老掉牙的装备,简直就是砍瓜切菜。没几天工夫,关东军的防线就全线崩溃了。
等到日本天皇宣布投降,这些关东军士兵更是没了主心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接到了原地待命、向苏军投降的命令。
于是,黑土地上,成片成片的日本兵放下了武器。苏联方面统计,他们俘虏的日本战俘总数,说法不一,但普遍认为有将近六十万人之多。
这么多张嘴要吃饭,这么多的人要管理,对苏联来说,也是个不小的难题。但他们很快就想好了这批劳动力的用处。
然而,让日本人,甚至让世界都没想到的是,在这近六十万俘虏中,还夹杂着一个特殊的群体。
不为人知的女俘虏
在这几十万垂头丧气的日本战俘里头,藏着大概一万多名女性。说她们是“女兵”,其实不完全准确。
这里面,有的是正经的医护人员,比如护士,跟着部队行动;但更多的人,是所谓的“开拓团”成员的家眷,以及在满洲的日本机构里工作的女性文职人员。
这些“开拓团”的妇女,原本是跟着丈夫孩子,响应日本政府的号召,到中国的东北来“开拓”,说白了就是来殖民的。
她们以为能在这片黑土地上过上好日子,没想到最后等来的是国破家亡。
战争一结束,男人们被俘,她们和孩子也成了无家可归的难民。在混乱中,许多人被苏联红军一并算作了战俘。
苏联人处理这事儿,倒是干脆利落。
在他们眼里,这些人,无论男女,都是战败国的国民,是潜在的劳动力。于是,火车一列一列地开动起来,目的地不是日本,而是遥远而寒冷的北方,那便是西伯利亚。
这些日本女人,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和男人们一起,被塞进了密不透风的闷罐车,踏上了一条谁也无法预料的生死之路。
她们原本可能只是想在丈夫身边做个饭、带个孩子,却没想到,命运给她们开了一个天大的、残酷的玩笑。
等待她们的,是西伯利亚零下几十度的寒风,和望不到头的苦役。
冰原上的劳役
到了西伯利亚,这些人才算真正明白了什么叫人间地狱。
那地方,一年里倒有大半年是冬天,冷得能把骨头都冻裂了。苏联人给这些战俘的待遇,可以说是极其苛刻。住的地方,很多时候就是临时挖的地窨子,阴暗潮湿。吃的呢,更是少得可怜,通常就是一点黑面包,还有冻得像石块一样的土豆。
很多人因为水土不服、营养不良,很快就病倒了。可是在劳改营里,药品比金子还珍贵,生了病,基本上就只能听天由命。
这些日本女俘虏,并没有因为性别得到任何优待。她们和男俘虏一样,被派去干最繁重的体力活。伐木、采矿、修建铁路、在建筑工地上搬运沉重的材料,这些活计,就是身强力壮的男人干起来都吃力,更何况是这些女人。
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劳动,很快就将她们的体力消耗殆尽。很多人就是在干活的时候,因为体力不支,一头栽倒在冰天雪地里,就再也没能站起来。
比繁重劳动和恶劣环境更可怕的,是精神和尊严上的摧残。
在那个完全由男性和权力主导的环境里,这些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成了苏联看守和一些其他战俘欺凌的对象。
根据一些幸存者的回忆和后来的历史研究,性侵犯在劳改营中是时有发生的事情。她们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苦难,还要面对尊严被肆意践踏的屈辱。
令日本胆寒的记忆
这些战俘的苦难,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很快终结。他们的遣返过程,进行得异常缓慢。
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苏联才开始陆续将幸存的日本战俘遣返回国。有些女战俘,因为各种原因,甚至一直被滞留到1956年才得以回家。
当这些幸存者终于踏上日本的土地时,她们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多年的苦役和折磨,让她们变得形容枯槁,眼神里充满了惊恐和麻木。
关于她们在西伯利亚的遭遇,一点点地传了出来。那些关于饥饿、严寒、疾病、虐待,尤其是关于性暴力的描述,深深地刺痛了日本民众的神经。
这就是“令日本人胆寒”的真正原因。
死亡在战场上是常见的事。但是,这种将人,特别是将女性,当作牲口一样驱使,肆意凌辱,彻底剥夺其作为人的一切尊严,然后让她们在漫长的绝望中慢慢死去的方式,确实不是一般人类所能接受的。
很多幸存下来的女性,回国后也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创伤和巨大的社会压力。她们中的许多人选择对那段经历绝口不提,因为那段记忆太过痛苦,也害怕遭到社会的歧视和不理解。
这段历史,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一个被刻意回避的“历史盲区”。
直到后来,随着一些档案的解密和学者们的研究,这段发生在西伯利亚冰原上的悲剧,才被更完整地揭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