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独立宣言上写着:“人人生而平等”。这句话一度被视为美国的象征,象征着自由和平等。然而,历史却显示出,那个“人人”并不包括所有人,特别是美国的原住民——印第安人。
早在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时期,就发生过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他在一次军事行动中,以极其残忍的方式杀害了一名印第安女童。这起事件反映出,尽管“人”在美国人眼中意味着白人,却并不包括印第安人。那么,为什么华盛顿会做出如此残忍的行为呢?这还要从一个传统节日说起。
1620年,一艘名为“五月花号”的船停靠在今天的马萨诸塞州。船上的清教徒是首批移民到达美洲的欧洲人。刚到达时,他们面临严重的生存困难,粮食不够,土地也无法立即耕种。就在这个时候,印第安人伸出了援手,提供了粮食,教他们如何狩猎和种植。为了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欧洲移民每年都会邀请他们一起庆祝,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感恩节”习俗。
然而,历史的真相远没有感恩节的美好传说那样简单。在那时,印第安人并未意识到,移民背后的目的并非仅仅是和平共处,而是为了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移民开始向印第安人发起大规模的屠杀。印第安人的人口急剧减少,原因之一就是移民和殖民者的侵略。
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殖民者和印第安人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和平时期。波瓦坦部落的酋长曾接纳逃难的殖民者,但不久之后,殖民政府却要求印第安人把这些人“送回”。接着,殖民者借机袭击了波瓦坦部落,抢夺粮食,掳走妇女儿童,并在不久后将这些人杀害。
随着移民数量的增加,印第安人的生命价值渐渐被忽视。殖民者甚至提出“猎头令”,提供赏金鼓励人们猎杀印第安人。一个成年男子的头皮价值40英镑,而妇女和儿童的头皮则能换得20英镑。在当时,这样的赏金足以让普通人生活一整周。这种行为不但让人类命运变得可悲,也为美国的“开疆拓土”提供了动力。
乔治·华盛顿在这场屠杀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1779年,作为大陆军总司令的他展开了“沙利文远征”,攻击了支持英国的印第安部落。这场战斗,虽然被称为“战斗”,但实际上是华盛顿军队对印第安人无情的屠杀。许多部落被摧毁,许多印第安人死于战争。而其中一名被俘的印第安小女孩,成为了华盛顿军队的一个残忍“奖品”。
当她被送到华盛顿面前时,她恳求华盛顿不要剥皮她,甚至提出了最后的请求:希望能将伤疤所在的皮肤放在靴子外面,让她的母亲能认出她的死讯。然而,华盛顿毫不留情,迅速剥皮并亲自完成了这一暴行。这一残忍行为不仅让人不敢相信,也将华盛顿塑造成了“城镇摧毁者”的形象。
华盛顿对印第安人的敌意,可见一斑。他把印第安人视作“野兽”,在《独立宣言》中,他还特别提到,印第安人是“没有开化”的民族。美国历史上的其他总统,如托马斯·杰斐逊,也曾对印第安人实施过类似的屠杀政策。
那么,为什么美国要对印第安人采取如此残酷的行为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土地。当欧洲移民和殖民者来到美洲时,他们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建立了大量的农场,而这些土地,大多掌握在印第安人手中。为了占有这些土地,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甚至进行屠杀。
今天,虽然美国试图美化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无法掩盖印第安人所承受的悲剧。美国的繁荣,是建立在印第安人血泪的基础上的。那些消失的印第安人灵魂,早晚会获得他们应得的公正。
这些残酷的事实提醒着我们,历史的真相往往被掩盖,而那些在历史进程中付出巨大牺牲的人们,值得我们永远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