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城,曾是朝鲜高丽王朝的古都,也在朝鲜战争的初期成为了重要的谈判地点。在战争爆发前,它属于韩国的行政区域。然而,战争一触即发,人民军在方虎山将军的指挥下,用一个早晨的时间便占领了开城。这次经典的战斗充满了戏剧性和紧张感,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讲述这场战斗的背后故事。
开城(??)位于韩国京畿道西北部,距离朝鲜的平壤约196公里,距离韩国首都汉城(现首尔)约73公里,地处朝鲜半岛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连接中朝边境城市新义州与韩国釜山的京釜铁路正好经过这里。在开城附近,还有两个关键桥梁——礼成江铁路桥和临津江铁路桥。开城市区北部有一座海拔488米的小山——松岳山(??,常见译名“松岳山”),它正好坐落在南北分界线——38度线的顶端。
由于松岳山到开城市区的直线距离仅为3至4公里,韩国方面对开城的防守和警戒工作变得异常重要。刚开始,开城的警备任务由当地的韩国国家警察负责,但由于人手紧缺,一些右翼民间团体也参与其中。从1948年开始,朝鲜半岛南北方分别建国,人民军便在松岳山北部构筑了多道警戒线,边境的紧张气氛迅速加剧。仅在1948年底至1949年初的三个月间,朝韩双方就在开城附近的三八线交界区发生了十几次冲突,其中包括较为重大的葛山事件、长谷事件和八鹤事件。
随着局势不断紧张,原本通车的南北铁路开城至海州段也暂停了。然而,为了保护开城的铁路和相关设施,韩国设立的开城铁路警察队依旧正常工作。该警察队隶属于汉城铁路警察本部,总人数为221人,负责防范朝鲜渗透人员。
1950年6月,韩国国家警察厅向京畿道及江原道的边防警察发出了警告,提示朝鲜有大规模南下的迹象。到了6月23日,人民军野战军已经完成了在三八线上的部署,并将边防警备部队撤至二线阵地。开城的防线由韩军第1师团负责,但由于人员短缺,实际在岗的只有约一半。
在6月24日,人民军的侦察部队已经潜入开城附近,并且以开城警察署为中心展开渗透。当时,韩国的铁路警察队长甘凤龙(??)与其部下开始布置防线,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敌军进攻。6月25日凌晨,战斗正式爆发。人民军第13步兵联队率先从松岳山出发,向韩军阵地发起攻击。同时,第15步兵联队沿着主要公路南下,目标直指开城市区。开城市民和铁路警察队员当时误将敌军当作撤退的韩军,直到发现异样,铁路警察队紧急发出了“SOS”信号。
战斗迅速升级。铁路警察队以坚固的警察署大楼为依托,奋力抵抗人民军的进攻。然而,人民军随即调动了五辆苏制T-34中型坦克,开始对警署进行炮击。在坦克的猛烈攻击下,警察署大楼很快被摧毁,甘凤龙和他的队员们被迫退守到防空洞内继续抵抗。经过一番激烈的巷战,最终,甘警监和他的50名警员几乎全员阵亡,只有3人侥幸逃脱。
战斗的经过,尤其是开城铁路警察队的全体覆灭,成为了这场战斗最令人痛心的部分。然而,关于这场战斗的记载却存在一些误传。在韩国国防部出版的《韩国战争史》中,曾有提到人民军乘坐列车冲入开城市区的说法,认为这是方虎山将军所采取的奇袭战术。这一说法来源于美军上尉达里戈的回忆,但事实证明这一说法不准确,开城火车站在战斗初期一直由铁路警察队坚守,直到坦克进入市区后才被攻占。
尽管很多资料和记载已表明真实的战斗经过,但“人民军乘列车冲入开城市区”这一说法依然广泛流传,甚至在2024年上映的朝鲜战争电影《72小时》中也出现了这一情节。事实上,开城战斗的真相早已揭晓,然而这一经典的错误叙述,可能还会在许多历史书籍和影视作品中继续传播下去。
通过对战斗历史的整理与研究,我们不仅能了解战斗的具体经过,也能够感受到那些在战争中为了保卫家园而奋不顾身的铁路警察们的英勇与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