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赤身扑向敌人作战,秦军如此生猛,皆因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迪丽瓦拉
2025-10-13 04:31:31
0

在战国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秦国士兵作战的勇猛令人印象深刻。

张仪游说韩惠王时曾描述,山东六国士兵身着厚重盔甲,自觉胜券在握。可秦军却能一把甩掉战袍,赤身光脚就扑向敌人,左手提着人头,右手夹着俘虏,那气势犹如 7.5 吨的重量压在鸟蛋上,对六国军队形成了碾压之势。

大家或许会认为,秦军如此生猛,是因为用人头记军功,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然而,第一个完善建立军功爵制度的国家并非秦国。

早在春秋时期,齐桓公就建立了赐爵制度,依据臣子贡献来积功劳。到齐后庄公在位时,齐国更是设置相关制度。齐后庄公设爵位以命勇士,其性质和作用与后来秦国的军功爵制完全相同。

例如,《荀子》记载齐国人注重技击,战场上每斩获一个敌人首级,就会得到 125 克黄金赏赐。凭借金钱激励,齐国一度武德充沛,疆域面积大幅增长。

但令人不解的是,作为最早推行军功爵制的国家,齐国后来却江河日下,不敢与秦国作战,最终被秦国吞并。

荀子曾分析齐国这种雇佣兵性质奖赏的弊端,雇佣兵为了赚钱而砍人头,若遇到弱敌,就如同去银行取钱般轻松;可一旦碰上强敌,为保命就会迅速跑路。

所以荀子称齐国军队为 “亡国之兵”。但细细想来,秦国士兵砍首级也是为了获利,为何齐国士兵就欺软怕硬,而秦国士兵却勇往直前呢?

深入探究后发现,齐国虽是历史悠久的大国,在赏赐制度方面起步早且完善,不仅有战功者能获赏,文化人才、效忠的外国人甚至流亡诸侯国君都能得到赏赐。尤其重视对文化学者的赏赐,在招揽人才、发展文化上,齐国的赏赐规模和成就远超其他六国总和。

众多文人汇聚稷下学宫,可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却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战国末年,秦国相邦吕不韦招揽宾客,稷下学者便纷纷跑到关中。

齐国既得利益团体众多,改革阻力巨大,导致战国时期齐国仍实行类似春秋时期的赏赐制度。军功赏赐被众多赏赐分流,显得微不足道。

再加上齐国工商业发达,百姓生活富足,除了贫苦人家,很少有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以命换钱。

由此可见,齐国虽建立了完善的赏赐制度,但因军功赏赐不够厚重,未给予军人足够话语权,难以激发士兵战斗热情,最终沦为 “亡国之兵”。

齐国的军功爵制存在问题,那其他国家又是怎样的情况呢?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武卒备受瞩目。魏武卒选拔标准极为严苛,挑战者需头戴头盔,身披三重重甲,手持长戈,腰挎宝剑,携带拉力为 12 石的重弩,背着装有五十支箭的箭袋,还要带上够吃三天的标准干粮,在半天时间内行军 50 公里左右。

挑战成功就能免除家中徭役,获赐上好田地住宅,且这些待遇在士兵年老退役后依然保留。魏国以此选拔标准,打造出一支战斗素质过硬的禁军,在少梁之战、浍之战等多场战役中,魏国大获全胜,直逼关中腹地。

不过,荀子对魏国军队的评价却是 “危国之兵”。他认为魏国优待勇士,虽扩充了国土,但供养军队耗费大量钱财,致使国库空虚,难以持久。

虽然史书未明确记载魏国的军功爵赏赐标准,但从同时期赵简子的承诺可窥一二。赵简子迎战郑国军队时,承诺打赢敌人,大夫级别的中上等贵族可获一个县左右的税役赏赐,市级别下等小贵族可获田地十万,工匠、商人能获得编制成为官吏,奴隶可恢复自由民身份。

从这推测,魏国国库空虚的原因并非军队维护费用高昂,而是缺乏军功后代退出机制。奴隶靠军功恢复自由身,无需额外支出,还能增加国家赋税;基层官兵靠军功获得田地,贵族靠军功获得税役,对外战争获取的土地人口可用于赏赐。但军功贵族及其子孙能一直享受特权,人数不断增加,最终导致国库空虚。

大约在公元前 387 年,名将吴起受魏武侯猜忌,投奔楚国并得到楚悼王重用。吴起进行改革,其中包括收回远亲贵族子孙封地,将其充实到偏远之地。

楚国削减、疏远贵族,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短期内成效显著。但楚悼王死后,贵族群起攻之,吴起针对封君世袭提出的 “三世而收” 法令也随之废除。

到战国中晚期,楚国封君世袭从事实上的失控变为法律规定,这也成为楚国灭亡的因素之一。

在解析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三晋(赵魏)以及楚国所实行的军功爵制度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首先,对立下军功的官兵进行赏赐,能提升军队战斗力,且赏赐越丰厚,战斗力提升越明显。其次,让军功贵族所受赏赐惠及子孙,可鼓舞士气,但子孙享受优渥生活后,可能会逃离战场。

再者,军功贵族后代吃老本,不愿参军,国家为战争又需重新提拔新人,易导致财政崩溃,所以建立军功贵族后代退出机制十分必要。然而,直接解除军功贵族子代或孙代已享受多年的特权,容易引发争端。

秦国军功爵制的成功之处,在于实行平民贵族晋升双轨制。秦国总结列国军功爵制的弊端,对立功官兵进行赏赐。

贵族立军功可获高等爵位,增加采邑税役;平民猎取敌方士兵人头,能获得基础爵位、田地奴仆,爵位达到一定程度可担任低级军官,之后以指挥作战综合能力晋升。但平民出身者最高只能晋升到第九级爵位,此后立功只加工资不加爵位。

这样降低了贵族对军功爵制度的抵触情绪。而且平民死后,其子嗣降级继承爵位,断绝了军功后代长期吃老本的可能,促使平民为让后代享受荣华富贵而投身战场。

同时,秦国规定贵族若未立军功,也要世袭降级,平民对此喜闻乐见,这便是用苛刻平民堵住贵族之口。

此外,秦国还有部分贵族出身者依靠军功光宗耀祖,这些军功贵族手握权力,对军功爵制十分满意,世袭贵族即便不满也只能隐忍,这就是拿军功贵族打压世袭贵族。

秦国这套军功爵制充分吸收了列国经验教训,帮助秦军最大限度提升战斗力。但随着六国破灭、天下一统,这种战时升迁条例的隐患逐渐暴露,由于没有经验可供参考,秦王朝的根基愈发松动,最终走向灭亡。

历史历史冷知识

文字来源沧浪知舟的视频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普... 最近,普京在俄罗斯主办的原子能论坛上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俄罗斯计划将新研发的小型核反应堆出口到中国。...
原创 顺... 在清朝初期,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的故事一直吸引着后人讨论。顺治从出生、继位到死因,成为了许多人茶余...
原创 都... 你以为刘邦只是个街头混混?这位大汉开国皇帝,看似是个不读书、不劳作的草莽,实则身世暗藏玄机。 他的人...
原创 皖... 新四军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由南方八省的游击红军改编而成的抗日武装力量。这支队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原创 日... 据美国海军新闻网报道,日本海上自卫队在中国台湾省的先岛群岛南部海域,开展了水雷布设与水雷扫除的联合演...
原创 包... 在中国历史上,包拯是以清正廉洁著称的官员,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时光荏苒,千年过去了,那么包拯的后...
为二十四史作注的人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10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为二十四史作注的人》的报道。 还背...
原创 中... 根据日媒《每日新闻》10月8日的报道,最近当选为日本自民党总裁的高市早苗正考虑是否取消原定于本月秋季...
历史上的今天 | 英国物理学家... 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年12月24日—1889...
原创 为... 你有没有发现,所有天塌地陷、神仙打架的热闹事儿,都发生在西周之前? 从盘古劈山到女娲补天,忙得不亦乐...
在琉光璃彩中感受历史文化魅力 两岸媒体记者体验为琉璃瓦当素坯上釉。 在北京永定河西岸,坐落着一座以琉璃命名的千年古村——琉璃渠村,...
原创 1... 1949年,台湾笼罩在白色恐怖的阴影下。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许多默默无闻的英雄在其中为国家的解放事业...
原创 控... 在最近的一场NBA季前赛中,主场作战的休斯顿火箭以140-127战胜了犹他爵士,拿下季前赛的两连胜,...
浙江博物馆推出AR眼镜导览 “... 近日,浙江省博物馆与国内科技企业Rokid合作,正式推出基于AR(增强现实)眼镜的“浙江一万年”智能...
首届西藏喜马拉雅文化艺术与古物... 中新网拉萨10月10日电 (李林)10日,由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管理委员会指导、西藏唐卡艺术博物馆主...
原创 雍... 《——·前言·—— 在雍正继位的那个重要夜晚,隆科多却未按时到达。这一延误,发生在一场决定皇权更替...
京气神儿丨古都精灵,相伴相生6... 作为北京城最早的“原住民”,雨燕已与古都相伴600余年。自明代北京城初建,它们便选择在紫禁城的飞檐斗...
原创 与... 一向以硬朗著称的高市早苗,这次罕见地低下了头。在与中方会谈的前夕,她发布了一条消息:她不会前往靖国神...
原创 西... 在西周时代,最高荣誉就是“公爵”封号,听起来像是贵族中的贵族,是不是很“高大上”?但问题来了,这些“...
原创 日... 1945年9月2日,历史上那个标志性的时刻——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当时,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