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灭亡后,李渊建立了唐朝,这段历史我们都知道。但在这背后,还有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李世民功勋赫赫,但李渊的能力究竟如何呢?其实,李渊成为开国皇帝,并非所有人都认为他配得上这个位置。许多人认为,这个位置应该由另一个人来坐,那个人便是窦建德。 隋朝末年,隋炀帝暴政横行,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更糟糕的是,隋炀帝频繁出征,谁也不愿意上战场,因为那无异于自杀。百姓们只能选择反抗,山东的孙安祖便是其中之一。 那一年,山东发生了严重水灾,洪水摧毁了家园和田地,粮食无了,许多百姓饿死在灾难中。孙安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被饿死,却无能为力。即使手头有树皮,他也无法救活他们,绝望中,他亲眼见证了一切。 他失去了家、妻儿,剩下的只是一个空壳的身体。孙安祖躺在山顶上,准备放弃生命。他几天没吃饭,生命的火焰几乎熄灭。就在这时,他模糊中觉得有双手拉住了自己,他以为是妻子来接他去阴间,但一盆冰冷的水让他清醒过来。 原来,拉他的是一群官兵。官兵们不是为了救他,而是要把他带去当兵。孙安祖满心绝望,不想去,但仍被强行带走。面对县太爷,他拒绝从军,但遭到严厉斥责,并被当场毒打。忍无可忍的孙安祖突然从官兵手中夺刀,一刀捅进了县太爷的心脏。县太爷当场死去,所有人都吓得愣住了。孙安祖挥舞着大刀,成功逃脱。 然而,官兵们很快就开始搜捕他,孙安祖藏身于一座废弃的房子中,不敢露面。他心中充满了愤怒,想着自己一生老实,却为何落得如此地步。意识到自己单打独斗解决不了困境,他决定寻求一位大哥的帮助。 这个大哥便是窦建德,那个有仁义之名,信守承诺的窦建德。窦建德不仅在当地有着极高的声望,而且他是真正行善的人。曾有一次,窦建德结拜兄弟的父亲去世,却没有钱为其安葬。窦建德听闻后,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家中的钱财拿去办丧事,赢得了人们的尊敬,甚至被推举为地方领导。 但是好人有时也难逃困境。窦建德当上官后,由于嫉妒者的诬陷,没过多久便被关进监狱。然而,不久后他便因天下大赦被释放。当他回家后,并没有继续从政,而是选择留在家乡,陪伴家中年老的父母。 窦建德的父亲去世时,前来送葬的人多达一千多人,都是曾受到窦建德帮助的村民。为此,窦建德不仅得到了人们的爱戴,还因为一次征兵事件,带领两百名士兵成为了军中的“领袖”。 此时,孙安祖带着秘密来到窦建德家,直接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窦建德并未借机索取赏金,而是将孙安祖留下来。临近出征,窦建德感到不安,与孙安祖商议,决定带领这些人藏匿在附近的“高鸡泊”芦苇荡中,避开官兵的追捕。 窦建德认为,隋朝统治下的士兵即使数百万,也没能征服高丽,自己这些吃不饱饭的百姓去战场,简直是去送死。所以他们躲进了芦苇荡。果然,尽管附近的叛乱军四处抢掠,窦建德的村庄却安然无恙,百姓都知道窦建德是为他们好。然而,官府却硬说他私通叛贼,杀了窦建德一家。 窦建德本来不想造反,但在家人被杀之后,他终于决定反抗,并加入了叛军。窦建德与孙安祖分别投向了两支不同的队伍,一个投向高士达,一个投向张金称。计划是合并两军,但孙安祖过于急躁,不慎暴露了计划,被张金称杀害。孙安祖死后,他的支持者纷纷加入了窦建德的队伍。 高士达自知不如窦建德,主动把兵权交给了他。窦建德与高士达合力利用计谋击败了官兵,取得了大胜。而张金称则不幸被杀,残兵纷纷投向窦建德。 然而,官府再次派遣大军围剿窦建德。高士达不听劝告,执意出战,结果被隋军打败。窦建德则带领军队转移阵地,与隋军展开了持久战。 不久后,隋炀帝被杀,隋朝腐败,许多官员投降,窦建德趁机自立为王。就在李渊也称帝的那一年,窦建德宣布建立夏国。虽然他成了皇帝,但依然过着贫苦的生活,每次战胜,所有战利品都分给了将士和百姓,自己几乎没有所得。 窦建德的简朴生活,反而让百姓更加敬爱他。他虽然过得艰苦,但百姓因他能吃饱饭,依然感激不尽。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为他修建了窦王庙,庙中供奉着他的塑像。如今,这座庙的遗址仍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百姓依然在这里祭祀窦建德。 与李渊那种只知享乐、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中的行为相比,窦建德显然更有资格当皇帝。可惜,李渊比窦建德更早掌握了天下的权力,窦建德只能成为一位起义军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