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了一条新闻: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阿西姆·穆尼尔的顾问向美国提出,在阿拉伯海共同建设一个港口的设想,地点选在帕斯尼渔港。这座渔港距离巴基斯坦正在经营的瓜达尔港仅约113公里,距离伊朗也只有大约160公里。巴方明确表示,这座港口将成为关键矿产资源的出口枢纽。
不过,顾问们也许没想到,向美国提出合作开发港口的消息在媒体曝光后不到五天就引发了行动。10月9日,中国商务部连发两份公告,宣布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2025年第62号公告列出受管制的技术范围,涵盖稀土的开采、冶炼与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以及稀土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等领域。换言之,涉及钐钴、钕铁硼、铈磁体等关键材料的制造技术,正是美巴等潜在合作的核心技术点。
据了解,西方媒体还报道,今年9月下旬,巴基斯坦向美国战略金属公司运送了首批少量关键矿产和稀土,重量不足2吨,所含成分包括铜、锑以及钕。钕是制造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关键稀土元素,而钕铁硼制造技术恰好被中国最新的管制清单所覆盖。
美国对关键矿产的兴趣早有展现。美国战略金属公司商务总监迈克·霍洛蒙表示,该公司计划在巴基斯坦设立一座精炼厂,并且听说在帕斯尼一带可能存在港口规划项目。美国并未明确承认,认为巴基斯坦与中国关系良好就一定能绕过技术出口管制。
然而,这一次,中国商务部明确划定了红线,强调这些核心技术未经许可不得出口。更为重要的是,商务部在回应记者提问时指出,采取管制的原因,是因为“部分境外组织和个人从中国非法获取稀土技术,并提供给军事等敏感领域使用,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害或潜在威胁”。这在嘴上把话说得很清楚。
不过,巴基斯坦的动机也并不难理解。近些年,巴基斯坦频繁遭遇自然灾害,外债压力沉重、通货膨胀高企,经济状况确实困难。尽管中国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但资金缺口依然巨大。这使得一些巴基斯坦官员希望在中美之间打“平衡牌”:通过邀请美国参与开发矿产与港口,来缓解经济压力;在维持与中国几十年的友好关系的同时,追求外交与经济的多元化。
再者,巴基斯坦空军在历史上的某些胜绩也为其争取外部支持提供了话语权。此前在区域博弈中,一些观察人士认为特朗普政府对巴基斯坦的支持较为积极,这也被视为巴基斯坦在寻求更多外部机会的一个因素。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商务部的应对颇显高明之处。通过稳妥、精准、果断的出口管控,尽量降低美国与巴基斯坦在港口合作方面的潜在收益。即便帕斯尼港的设想声称“不直接驻军”、也否认不会成为美国军事设施的一部分,但现实被多次证明并非一成不变。正因如此,中国进一步明确稀土相关技术的出口范围,以保护自身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力求防止南亚局势因外部力量介入而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