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始皇没杀一个功臣,却成最短命王朝!嬴姓从此消失,真相比杀功臣更扎心
迪丽瓦拉
2025-10-13 11:05:07
0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却忽略了尘埃里藏着的真实心跳?在这里,我会用显微镜般的考据剖开历史褶皱,从名臣奏疏里的一声叹息,到市井巷陌的半块残砖,带你看见史笔未载的「古今密码」。关注「鉴古知今阁」,让我们在泛黄典籍与现实灯火间架起桥梁 —— 真相,往往藏在被遗忘的细节里。

刘邦杀韩信、朱元璋屠功臣,连李世民都靠玄武门之变上位,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杀过功臣的开国皇帝,却落得王朝三世而亡、姓氏断绝的下场。他就是秦始皇嬴政 —— 灭六国、统天下,对王翦、李斯、蒙恬这些功臣掏心掏肺,没动过一根手指头,可秦朝只活了 15 年,他的嬴姓后人更是在历史中销声匿迹。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不杀功臣,反而成了王朝短命的原罪?

一、秦始皇的「功臣待遇」:灭四国的王翦,能安享晚年

公元前 224 年,王翦带着 60 万秦军去灭楚国,出发前却跟秦始皇提了个「过分」要求:「请大王赐我良田百顷、美宅五处,给我的子孙留份家业。」秦始皇笑着答应了;大军走到半路,王翦又派人回来要封赏,手下都劝他「太贪心」,他却摇摇头:「大王把全国兵力都交给我,我不多要赏赐,他会疑心我谋反。」

后来王翦果然灭了楚国,还顺带平了百越,回来后秦始皇亲自到咸阳城外迎接,要封他为「武成侯」,让他继续掌兵权。可王翦却主动交了兵符,说自己「年纪大了,想回家种地」。秦始皇没勉强,反而赏了他一座大庄园,让他安享晚年。直到秦始皇去世,王翦都没被清算,他的儿子王贲还成了灭燕、灭齐的主将,父子俩都是秦朝的「开国功臣」,却没遭半点猜忌。

不光是王翦,秦始皇对其他功臣也一样宽容。李斯从楚国小吏做到秦朝丞相,主张统一文字、度量衡,权力大到能跟皇帝议事;蒙恬率 30 万大军北击匈奴、修长城,手握重兵却没人说他「拥兵自重」;就连吕不韦犯了「嫪毐之乱」的错,秦始皇也只是把他贬到蜀地,没下杀手。对比刘邦杀韩信时「骗进长乐宫斩头」,朱元璋搞胡惟庸案「牵连几万人」,秦始皇的「不杀功臣」,在古代帝王里简直是个异类。

二、秦朝短命,真不是因为没杀功臣

有人说「秦始皇不杀功臣,才让赵高、李斯有机会篡改遗诏」,可真相比这更扎心 —— 秦朝亡在「继任者烂透了」,跟杀不杀功臣没关系。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在沙丘病逝,赵高拉着李斯篡改遗诏,让胡亥继位,还逼死了太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这个胡亥有多荒唐?登基后先杀了自己的 12 个兄弟、10 个姐妹,把皇宫变成了屠宰场;又听赵高的话,把李斯腰斩于市,连李斯的三族都没放过;最后甚至让赵高「指鹿为马」,把朝堂上敢说真话的大臣全杀了。

等胡亥把能干活的人都杀完了,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举起义旗,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立马乱了。项羽带着楚军破釜沉舟,刘邦从沛县起兵一路往西,等到秦军主力在巨鹿被项羽打败,秦朝早就没了抵抗之力。你看,秦始皇留下的功臣们,要么被胡亥杀了,要么被逼得没心思干活,王朝不亡才怪。

要是秦始皇的继任者是扶苏,结局可能完全不一样。扶苏性格宽厚,还曾劝秦始皇「别坑儒、少修长城」,要是他继位,蒙恬不会死,李斯不会反,就算有农民起义,秦军也能靠着蒙恬的北方军团、王贲的南方军团镇压下去。可惜,历史没有如果,秦始皇的「宽容」,没碰到一个靠谱的继承人。

三、嬴姓消失:不是断了血脉,是怕了报复

秦朝灭亡后,嬴姓突然从历史里消失了,不是因为后人都死光了,而是怕被报复,改了姓。

项羽进咸阳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屠嬴姓宗室」,不光杀了胡亥的儿子,连跟嬴姓沾边的贵族都没放过,史书里写「项羽烧秦宫室,杀秦降王子婴,屠咸阳」。嬴姓后人吓得四处逃散,有的跑到民间,把姓改成了「秦」(纪念故国),有的改成了「赵」(秦始皇的祖先姓赵),还有的改成了「马」「谷」这些少见的姓,就为了不被人认出来。

到了汉朝,刘邦虽然没特意追杀嬴姓后人,但「嬴」这个姓还是成了忌讳。有个嬴姓后人在汉朝做了官,怕被人说「是秦朝余孽」,主动把姓改成了「银」;还有一支跑到了江南,在山里隐居,改姓「营」,从此再也没人敢提自己是「嬴姓」。久而久之,真正的嬴姓越来越少,到现在,全国姓嬴的人不足 1 万,还大多是后来改回来的,纯血统的嬴姓后人,早就找不到了。

想想也唏嘘 —— 秦始皇当年统一天下,以为嬴姓能传千世万世,没成想自己死后才三年,王朝就没了,连姓氏都快被人忘了。对比刘邦的刘姓、朱元璋的朱姓,嬴姓的消失,更像一个历史的遗憾。

四、杀功臣保不住江山,不杀也未必亡

其实历史早就证明:杀功臣不是保江山的办法。刘邦杀了韩信、彭越,结果汉朝出了「七国之乱」;朱元璋杀了徐达、李善长,结果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抢了侄子的皇位。反倒是没杀功臣的朝代,比如宋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没杀人),反而活了 300 多年;唐朝(李世民没杀功臣),也成了盛世王朝。

秦始皇的错,不是「不杀功臣」,而是「没选好继承人」,还没建立起「防止权臣作乱」的制度。要是他早立扶苏为太子,再让蒙恬、王翦的后人辅佐,赵高就算想作乱,也没机会;要是秦朝能像汉朝那样「轻徭薄赋」,别修那么多长城、阿房宫,老百姓也不会造反。

可惜,历史没有回头路。秦始皇用「不杀功臣」证明了帝王的宽容,却没能用制度保住自己的王朝。而嬴姓的消失,更像是一个警示:江山能不能坐稳,跟杀不杀功臣没关系,跟能不能让老百姓过好日子、能不能选个靠谱的继承人,才有关系。

以上就是今天的历史解码。史书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定论,每个褪色的墨迹背后都藏着值得玩味的复杂人性。你曾在生活中遇到过姓嬴的人吗?或是对秦始皇「不杀功臣却亡朝」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见解,咱们一起在古今对话中唠唠!觉得内容有价值的话,别忘了点击「赞」和「关注」,把文章转发给爱历史的朋友 —— 你的每一次驻足,都是我深耕历史的动力!咱们下期历史现场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在1955年,左宗棠的曾孙女左景范正坐在周南附小的教室里,手里握着粉笔,另一只手拿着教鞭。与此同时,...
原创 清... 在清朝的历史中,涌现出不少著名的人物,其中有些人家喻户晓,而有些则鲜为人知。不过,有一个名字你可能从...
原创 河... 东陵墓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部,距离北京约100多公里,占地超过80平方公里,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
原创 1... 南京是六朝古都,又被称作金陵,位于长江的中下游。历史上,很多以南京为都城的朝代都没能长久稳定地延续下...
原创 皇...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原创 外... 外蒙古的分裂历史,是一个复杂的政治博弈过程,涉及中国、苏俄和日本等多方势力。在外蒙古最终脱离中国的过...
原创 清... 在清代,知县的任期到底是几年?知县一旦空缺,其任命权属于吏部还是地方督抚?这两个问题一直引起很多人关...
宋代汝窑天青釉洗欣赏(八) 宋汝窑天青釉铭文折沿花口洗 此洗,花口,折沿,弧壁,浅腹,平底,足墙外撇。高4.6㎝,口径23㎝,底...
原创 汉... 公元一世纪时,汉朝的都城长安城出现了一支身着奇异服饰、形态怪异的队伍。这些陌生人骑着高大的骆驼,背上...
原创 汉... 在西汉历史中,如果要挑选一位命运起伏最剧烈、政绩最显赫,却又常被忽视的皇帝,那毫无疑问是汉宣帝刘病已...
美国梦碎!揭开打工者贫穷的真相... 深夜的洛杉矶街头,寒风卷起快餐店招聘广告,裹着单薄外套的拉丁裔店员正擦拭最后一台咖啡机。与此同时,华...
原创 耿... 1934年10月16日,本应是团圆美好的中秋节,但对中央红军来说,却是一个不祥的日子——他们不得不离...
原创 对... 汉武帝刘彻的统治近半个世纪,西汉在他的领导下多次击败匈奴,终于结束了和亲的屈辱历史。汉武帝不仅通过武...
旧文重刊 | 张宪文:《民国研... 《民国研究》,经过长时间酝酿,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这不能不说是民国史学界的一件喜事。 民国史研究,是我...
原创 新... 中美即将展开新一轮经贸谈判,而中国在此时采取了出其不意的主动反击,让特朗普政府未曾预料到。国庆假期刚...
原创 梁... 《水浒传》里讲兄弟情义,一百零八将个个不是结拜就是同袍,连李逵那种“社交灾难现场”都有铁哥们儿。 但...
福建福州沙堤赵氏谱序 沙堤趙氏谱序 盛朝珍柱下之史,名山重石室之藏,或标英流懿行,或发潜德幽光,此纪载所以必周也,不宁惟是...
原创 三... 曹宇,一个三国历史中几乎被遗忘的名字,虽然他不像曹丕那样聪明睿智,也不像曹植那样文采斐然,但却是曹魏...
原创 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消息震撼了世界,也改变了许多人的命...
原创 中... 前言 1949年的中国,满大街都是认不全字的文盲,80%的人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利索。 谁能想到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