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大多数人眼里,结婚生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要是谁家孩子到了年纪不结婚,家里人准得着急上火。可你知道不?在喜马拉雅山深处,藏着一个神秘部落,人家压根就没 “婚姻” 这个说法!男人女人看对眼了就在一起,孩子生下来也不知道该叫谁 “爹”,这要是搁咱熟悉的社会,早乱套了,可人家世世代代就这么过,还活得挺自在。更让人觉得稀奇的是,这个部落的繁衍方式跟外界完全不一样,好多研究者都摸不着头脑。今儿个咱就用江苏话,好好掰扯掰扯这个叫 “卓巴人” 的部落,看看他们的日子到底有多特别
。
一、卓巴人的起源:迷路的队伍,在山谷里扎了根
卓巴人的历史能追溯到公元前 3 世纪,那时候亚历山大大帝带着军队在亚洲大陆上扩张,到处开疆拓土。有一支随军队伍,里头有各地的士兵、跟着军队的人,还有当地的向导,大概几百号人,在穿越喜马拉雅山区的时候,不小心迷了路。
那时候的喜马拉雅山,可比现在难走多了,到处是雪山、险谷,天气还特别恶劣,一会儿冷一会儿热,队伍里的人又冷又饿,还得了病,好多人都没扛过去,没了性命。剩下的人一看,再找回去的路肯定没戏了,只能放弃,想着先找个能活命的地方再说。
他们翻了一座又一座雪山,穿过了一道又一道险峻的山谷,走了不知道多少天,终于在一片被群山环抱的谷地里停了下来 —— 这地方简直是 “世外桃源”!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到处是水,植物也长得特别茂盛,跟外面的冰天雪地比,完全是两个世界。
更妙的是,这片谷地被群山围着,跟外界几乎隔绝,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气候,一年四季温度都差不多,平均在 20 度左右,不管是住人还是种庄稼,都特别合适。最初来的这些人一看,这地方能活命,就赶紧搭起简易的房子,把从原来住的地方带来的种子种下去,慢慢开始适应这里的生活。
过了没多久,他们遇到了当地的少数民族,两拨人慢慢熟悉起来,开始互相学习:卓巴人的祖先从当地人那儿学了怎么在山里生存,怎么找能吃的植物,怎么应对山里的天气;当地人也从他们那儿学了一些外面的技能。就这么过了几代人,这个群体慢慢有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他们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 “卓巴”,意思是 “山的子民”。从那以后,他们就一直在这片山谷里生活,跟外界几乎没什么联系,慢慢发展出了跟别的地方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二、卓巴人的婚恋:送朵花表心意,没约束也没负担
卓巴人最让人觉得新鲜的,就是他们没有婚姻制度 —— 在咱这儿,结婚得领证、办酒席,受法律和规矩约束,可卓巴人不管这些,男女在一起全看心情,喜欢就在一起,不喜欢了就分开,一点没负担。
在卓巴人的部落里,女孩子要是喜欢上哪个男孩子,就会在山谷里挑好看的花,编成花环或者花束,在部落的集会上当面送给对方。而且不同的花有不同的意思:红色的野玫瑰是说 “我特别喜欢你”,白色的高山雏菊是 “我觉得跟你做朋友很舒服”,紫色的风铃草是 “我特别佩服你”。你看,人家连表白都这么浪漫,全靠花说话。
要是男孩子接受了花,就会大声喊一句 “阿拉拉咧”,这是卓巴语里 “我爱你” 的意思,整个部落的人都能听见,这样一来,俩人的关系就公开了,也不会有谁暗地里争风吃醋。俩人在一起后,要是感情淡了,想分开也很简单,不用吵架,不用找长辈评理,和平分开就行,部落里的人也不会说闲话,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
卓巴人也没有 “老公”“老婆” 这种称呼,他们管男性叫 “阿注”,女性叫 “阿夏”,意思是 “我的朋友”“我的伙伴”,不管在不在一起,都把对方当成独立的人,而不是自己的 “附属品”。他们觉得,感情就像山谷里的花,该开的时候就开,该谢的时候就谢,不用强行绑在一起,顺其自然就好。
你可能会问,这样会不会乱套啊?其实一点不会,因为卓巴人特别坦诚,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从来不会藏着掖着,也不会欺骗对方,所以他们的感情虽然自由,但很少有矛盾,大家都活得很轻松。
三、卓巴人的家庭:全族一起养孩子,没 “爹” 也不缺爱
在咱这儿,家庭都是按血缘分的,孩子跟着爸妈过,爸妈负责养孩子、教孩子。可卓巴人不一样,他们觉得整个部落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孩子都是部落的孩子,不管是谁生的,都由全族的人一起抚养,一点不偏心。
当一个卓巴孩子出生后,妈妈会照顾他最初的几个月,喂他吃奶,哄他睡觉。等孩子大一点,能离开妈妈了,就会被送到部落的公共育儿区 —— 这里有专门照顾孩子的长辈和年轻人,他们都学过怎么带孩子,怎么教孩子说话、走路。
这些照顾孩子的人里,有男有女,孩子从小就能跟不同的人打交道,从他们那儿学本事:跟阿姨学怎么认花、怎么编花环,跟叔叔学怎么种地、怎么修房子,跟爷爷学怎么讲故事、怎么唱歌。孩子们在一块儿长大,一起玩,一起学东西,从来不会因为 “谁是我爸妈” 而吵架,大家都是兄弟姐妹,特别团结。
要是孩子的爸妈分开了,也不用纠结孩子跟谁过,会一起商量,看孩子想跟谁,或者继续留在公共育儿区,怎么对孩子好就怎么来。卓巴人不看重血缘关系,他们觉得,天天陪着孩子、教孩子本事、疼孩子的人,比只贡献了 “血缘” 的人更重要。所以,卓巴的孩子虽然大多不知道自己的 “亲生爸爸” 是谁,但一点不缺爱,部落里的每个成年人都会疼他们,给他们买好吃的,陪他们玩,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这种集体育儿的方式,也减轻了爸妈的负担 —— 在咱这儿,爸妈养孩子要花好多钱、好多时间,有时候还会吵架,可卓巴人不用,大家一起出力,养孩子就像养自己的孩子一样,一点不觉得累。而且孩子在集体里长大,特别懂分享、懂合作,跟谁都能处好关系,性格也特别开朗。
四、卓巴人的生活:吃素、爱花、顺自然,活得比谁都自在
卓巴人的生活方式,跟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分不开 —— 他们特别喜欢自然,也特别保护自然,从来不会破坏环境,跟大山、跟花草、跟动物都相处得特别好。
首先,卓巴人都是素食主义者,从来不吃肉,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动物跟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都能感觉到疼,不能为了自己吃,就伤害它们。他们尤其尊敬牛,觉得牛是他们的朋友,帮他们种地、拉东西,所以把牛当成 “宝贝”,从来不会打牛、骂牛,更不会吃牛肉。
卓巴人主要靠种地生活,他们在山里开辟了很多梯田,一层一层的,特别好看,既能充分利用土地,又不会破坏山体。他们种地也很讲究,不用化肥,不用农药,而是用动物的粪便、植物的叶子当肥料,这样种出来的庄稼虽然长得慢,但特别健康,吃起来也香。他们种的谷物、蔬菜、水果,不仅够自己吃,还会留一些种子,等着明年再种。
在日常生活中,卓巴人特别喜欢用花装饰自己 —— 不管是男是女,都会在头上戴花环,或者在衣服上别几朵花。不同的季节戴不同的花:春天戴迎春花,夏天戴野玫瑰,秋天戴菊花,冬天戴梅花,既好看,又能表达对自然的感谢。而且他们还懂怎么用花治病,比如用菊花泡水能降火,用玫瑰花敷在伤口上能止血,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本事。
卓巴人的房子也很有特色,都是用石头和木头盖的,材料都是从山里找的,不会破坏环境。房子里的装饰很简单,只有一些手工艺品,比如用竹子编的篮子、用木头刻的小动物,没有华丽的家具,却特别温馨。他们的生活节奏也很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上起来种地、采花,晚上回来一起吃饭、讲故事,没有加班,没有压力,活得特别自在。
现在,卓巴族大概有 3000 多人,还保持着这样的生活方式。虽然这些年有一些探险者和研究者找到他们,跟他们交流,但卓巴人还是很少跟外界接触,更愿意待在自己的山谷里,过着平静、自由的日子。
五、唠唠心里话:不一样的生活,一样的幸福
卓巴人的生活,跟咱熟悉的生活比,确实很特别 —— 没有婚姻,没有血缘家庭,全族一起养孩子,还吃素、爱花。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甚至不理解,觉得这样的生活太 “落后” 了。可实际上,卓巴人活得比谁都幸福,比谁都自在。
他们不用为了结婚买房、买车而发愁,不用为了养孩子而压力山大,不用为了人际关系而勾心斗角,每天想的就是怎么种好地、怎么带好孩子、怎么让部落的人都开心。他们尊重自然,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的内心,从来不会勉强自己做不喜欢的事,这样的生活,难道不令人羡慕吗?
其实,幸福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要跟别人一样。卓巴人用自己的方式,在喜马拉雅山深处活了几千年,把部落打理得井井有条,把孩子养得健康快乐,这就是他们的幸福。我们虽然跟他们生活方式不一样,但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尊重自然,珍惜身边的人,活得简单、自在、开心。
要是有机会,真想去喜马拉雅山深处看看卓巴人,跟他们一起采花、种地、听故事,感受一下那种没有压力、没有束缚的生活。说不定到时候你会发现,原来幸福可以这么简单,原来生活可以有这么多不一样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