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46年)春,建康城外校场,旌旗猎猎。
一位身材魁梧的少年手握长戟,在数百名兵士的注视下独斗三名老兵。汗水浸透了他的粗布戎装,虎口已被震裂,鲜血顺着戟杆流淌,但他的眼神依然如鹰隼般锐利。
“小子,认输吧!何必自讨苦吃?”领队的老兵喊道。
少年啐出一口血水,咧嘴一笑:“周山图的字典里,没有‘认输’二字!”
他突然暴起,长戟如蛟龙出海,三招之内便将三名老兵逼出场外。全场寂静片刻,随即爆发出震天喝彩。
这一年,周山图年仅十八,却已显露出非凡勇武。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出身寒微的少年,将来会成为南朝宋齐之交的擎天玉柱。
寒门出虎将
周山图,字季寂,义兴义乡人。祖上世代务农,家贫如洗。他年少时便膂力过人,好仗义行侠,乡里少年皆唯其马首是瞻。
“山图,你整日舞枪弄棒,不如好生耕作,将来娶妻生子,安稳度日。”邻家老翁劝道。
周山图望向北方,目光坚定:“当今乱世,大丈夫当建功立业,岂能老死田间?”
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大军南侵,直抵瓜步,江南震动。周山图毅然投军,被编入镇守姑孰的部队。
初入行伍,他因出身寒微备受轻视。一日操练,队主故意刁难:“周山图,你既自称勇武,可敢独守夜岗?”
时值寒冬,北风凛冽,独守夜岗可谓苦差。周山图却昂首应诺:“末将领命!”
当夜,他不仅圆满完成任务,还擒获一名北魏细作。从此,军中再无人敢小觑这个义兴汉子。
血战建功
泰始二年,江州刺史刘子勋举兵反叛,四方响应。
周山图随军征讨,在芜湖一带与叛军激战。战斗中,主将重伤,全军动摇。
“将军重伤,如何是好?”副将惊慌失措。
周山图挺身而出,撕下战袍裹住伤口,大喝道:“主将虽伤,周山图尚在!愿随我破敌者,跟我来!”
他率先冲入敌阵,左冲右突,连斩叛军七名裨将。将士受其鼓舞,纷纷奋勇向前,竟反败为胜。
此战,周山图身被十二创,昏死三日方醒。
醒来时,统帅刘怀珍亲自前来慰问:“闻卿骁勇,今日方知是真虎将!”
周山图挣扎欲起:“末将愿为朝廷效死!”
刘怀珍按住他:“卿且养伤,来日方长。”
伤愈后,周山图因功授员外郎,获封西中郎参军。然而他并未自满,反而对部下说:“吾等武人,功名但凭血战取之,岂可恃宠而骄?”
力守边关
元徽二年,周山图出任淮南太守,镇守边关。
此时的北魏正值孝文帝在位,国势强盛,不时南侵。周山图到任后,立即巡视防务。
“太守,北虏骑兵剽悍,我军多为步卒,如何应对?”部下忧心忡忡。
周山图笑道:“吾自有妙计。”
他亲自勘察地形,在险要处广设堡垒,又招募当地猎户组成奇兵,专司偷袭。每座堡垒存粮足支半年,烽火相望,互为犄角。
一日,北魏大将拓跋斤率五千铁骑来犯。周山图闻报,不慌不忙,命各堡垒坚壁清野,自率八百精兵埋伏山中。
魏军长途奔袭,人困马乏,正要扎营休息时,忽听四面鼓声大作。
周山图率军杀出,八百壮士如猛虎下山,直扑魏军中军。同时各堡垒守军纷纷出击,断其归路。
魏军大乱,自相践踏,死者枕藉。拓跋斤仅率百余骑逃脱。
此战后,北魏多年不敢犯境。百姓作歌赞道:“淮南周太守,威名震北虏。八百破五千,边疆永固守。”
忠义抉择
升明元年,权臣萧道成逐渐掌控朝政,有意代宋自立。
一日深夜,萧道成密召周山图。
“山图,今宋室气数已尽,天下当归有德者。卿可愿助我?”萧道成目光灼灼。
周山图沉默良久,缓缓道:“明公待山图恩重如山,然山图世受宋恩,岂可背之?”
萧道成不悦:“卿欲为忠臣耶?”
“非也,”周山图抬头,目光坚定,“山图乃武夫,只知保境安民。朝代更迭,非吾所敢与闻。唯愿明公若得天下,莫忘黎民疾苦。”
萧道成闻言,肃然起敬:“真义士也!他日若成大事,必不负卿。”
周山图虽未直接支持萧道成,但在随后的沈攸之乱中,他率军力战,为萧道成平定叛乱立下汗马功劳。
老骥伏枥
萧道成建立南齐,是为齐高帝。念及周山图功绩,欲授以要职。
周山图却上表辞谢:“臣老矣,愿守边关,为陛下御北虏。”
高帝感慨:“卿真忠勇无双!”
遂命周山图为假节、督兖青冀三州军事,镇守北疆。
此时的周山图已年过花甲,鬓发皆白,但仍能开三石弓,驰骋如飞。每逢巡边,必亲临前线,与士卒同甘共苦。
永明二年冬,北魏再次大举南侵。已届古稀之年的周山图披甲上阵,在淮水之滨与魏军对峙。
部下劝道:“将军年高,不必亲冒矢石。”
周山图怒道:“大敌当前,为将者岂可安居帐中?”
他命人抬来当年所用的长戟,跨上战马,亲自率军冲锋。齐军见老将军如此勇猛,士气大振,大败魏军。
然而此战之后,周山图一病不起。
忠魂长存
病榻前,齐武帝萧赜遣使问疾。
“将军可有遗言?”使者含泪问道。
周山图艰难起身,望向北方:“臣不能再为陛下御虏矣!愿陛下亲贤臣,远小人,则天下幸甚。”
又唤来儿子嘱咐:“吾死后,葬我于边关。吾生不能尽逐北虏,死当为鬼御之!”
言毕溘然长逝,年七十三。军中闻之,无不流涕。
武帝闻讯,辍朝三日,追赠散骑常侍、抚军将军,谥曰“壮侯”,命葬于淮水之滨,成全其御寇边关之志。
尾声
多年后,有诗人路过周山图墓,但见坟冢整洁,松柏长青。当地百姓四时祭祀,香火不绝。
老翁指着墓碑对孙儿说:“这便是周将军墓。当年将军在时,北虏不敢犯边。将军去世后,敌人闻其名犹自胆寒。”
“爷爷,周将军是何等模样?”
“传说他身高八尺,虬髯虎目,使一杆长戟,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最难得的,是他一生忠勇,不忘初心。”
夕阳西下,淮水滔滔,仿佛还在传唱那位忠勇悍将的传奇。在南北朝的乱世中,周山图以其铁骨铮铮的忠勇,书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