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级市。这个地方的历史可追溯到数百年前,曾多次归中原王朝直接管理,但大部分时候,阜新处于少数民族政权的管辖,地理上属于边塞区域。
根据史料记载,契丹族建立国家后,辽朝统治者将中原的汉人以及东北渤海人的一部分迁至阜新地区,设立了头下军州。到了辽圣宗耶律隆绪(983年—1031年)时期,阜新已有超过三万户人家,人口大约三十万,兵力达到五万六千多人,成为辽朝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契丹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杨家将”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初期,并在宋代中期迅速传遍天下。这个故事讲述了杨家名将杨业和杨延昭等人保卫国家的英雄事迹。大多数人通过评书和影视作品了解“杨家将”。在故事中,杨家将与大辽的统治者,包括契丹的萧太后,发生了激烈的冲突。那么,杨家将与阜新之间有何联系呢?
考古学家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线索。阜新地区出土了多座辽代贵族墓葬,如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辽晋国夫人墓”、清河门地区的“佐移离毕萧相公墓群”等,还有大量的贵族和平民墓葬,这些为我们揭开了阜新在辽代的重要地位。
有一次,我的朋友带我去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紫都台的平顶山,这座山四周地势险要,山顶平坦,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在辽代,这里曾是屯兵的地方。我们还看到了遗留下来的战场遗迹。朋友告诉我,杨家将曾攻打过这座山,但史料并没有相关记载。
在距离阜新市北大约三十公里的红帽子镇,存在一座古城遗址,史料称其为成州,辽代初期称其为睦洲。红帽子镇有一座塔山,塔山上有座古塔,建于辽代,现在被称为睦洲塔。据传,这座城是契丹萧太后赠送给她长孙女岩母堇的,城名“睦洲”意味着希望她与丈夫和睦。然而,岩母堇的婚姻充满波折,最终她成为宫廷斗争的牺牲品。
阜新在辽代时期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地区,而“杨家将”故事是否与阜新相关呢?另有传言称,阜新县大板镇衙门村北的平顶山上,也发现了古城墙和防御工事。据说,这座古城始建于唐代,并在辽代继续使用。
在平顶山的考古挖掘中,曾出土过晋国夫人墓志铭。墓志铭上提到晋国夫人之丈夫耶律休哥的长子耶律元,曾任金紫崇禄大夫等职务。1999年,平顶山又出土了刻有契丹小字的耶律奴墓志铭,墓志铭明确记录了耶律奴是耶律休哥之孙,并且提到“葬祖父宋国王之茔平顶山之顶”。这表明,平顶山可能是耶律家族的墓地。
另外,在阜新县塔营子也有一座辽塔,这座塔所在的古城叫做懿洲,辽代时期它与睦洲相呼应。从这些遗址和出土的文物来看,可以推测,杨家将征战时,阜新地区应该曾是战场之一。
遗憾的是,正史并没有记录杨家将是否在阜新战斗。但从古代遗址和出土文物来看,阜新地区显然在辽朝时期经历了激烈的战斗。契丹人是阜新地区的早期开发者,辽朝时期,这里也是政治、文化、经济的核心区域之一。所以,北宋的军队,尤其是以杨家将为代表的军队,很有可能攻打过阜新地区。
尽管近千年的历史已使得相关记载消失,但通过遗址和出土的文物,我们依然可以为这段历史留下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