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外交上无知,军事上无能,政治上无耻,最终拉开了中国近代史序幕
迪丽瓦拉
2025-10-14 20:32:33
0

1839年,大清帝国做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以示禁毒决心。国人群情激奋,举国欢腾。

然而,就在同一年,英国人开着军舰杀来了,自诩“天朝上国”的大清一败涂地。从此,清朝走上了一条“低声下气”的不归路。接下来,咱们就聊聊这段“令人窒息”的历史。

天朝上国梦碎,虎门烟雾未散

1839年6月3日,广东虎门海滩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林则徐一声令下,成千上万箱鸦片被砸开,倒入盐水池,随即投下烧红的石灰,白色毒品瞬间翻滚起腾腾烟雾。

人群欢呼,这是一场举世瞩目的禁毒誓言,是对列强的怒吼。可是,远在英国的议会里,一群商人正拍着桌子咆哮:“这简直是抢劫!”

随后,他们推动政府出兵,要用大炮替资本家“伸张正义”。1840年6月,英国派出“东方远征军”,48艘舰船、4000名官兵,浩浩荡荡驶向中国沿海。

大清皇帝道光还以为洋人不过是小打小闹,发下圣旨:“不必张皇。”到了7月,英军攻陷浙江定海,清朝高层这才意识到,问题可能比“贸易纠纷”严重那么一点点。

当时,广东总督林则徐已经开始部署防御。他购置大炮、布设水师、加强炮台,甚至设立“静译馆”,翻译西方书报,研究敌情。

可惜,就在他做足准备时,朝廷里一群“聪明人”跳出来了:“禁烟太激进,引来了战祸!”投降派穆彰阿、琦善等人趁机诬陷林则徐,认为“敌人船坚炮利,我朝兵器陈旧,不可力敌”。

道光帝听了,竟然信了,把林则徐革职调离广东,改派琦善去广州“解决问题”。琦善解决问题的方式很特别——撤防、解散水勇、压制主战派,还特意嘱咐士兵:“不可主动挑衅洋人。”

英军当然不会客气,直接挑衅了过来。1841年1月,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关天培等将士拼死抵抗,62岁的关天培身受数伤,仍坚守阵地,最终战死。

英军接着攻下广州附近炮台,琦善赶忙去跟英方谈判,1月25日,他私自与英军签订《穿鼻条约》,割让香港,赔款600万两白银。

消息传回北京,道光帝这才大惊失色:“这也太过分了!”他立刻下令逮捕琦善,没收家产,并任命皇侄奕山接管广东战事。

可惜,这位奕山大人和琦善半斤八两——只会玩政治,不会打仗。他上任后,广州城内百姓都忧心忡忡,因为他们的最高统帅,连英军有多少兵力都搞不清楚。

1841年5月,英军趁奕山军备未稳,直逼广州城,奕山慌了,赶紧竖起白旗,签订《广州和约》,答应英军索要的600万两白银“赎城费”,还下令清军撤退60里,以示“诚意”。

这下,广州人炸了锅,朝廷里也乱成一团。但道光帝已经无计可施,只能默认这份丧权辱国的条约。大清朝的体面,就这样在广州城墙上,被英国舰炮轰了个粉碎。

割地赔款成套路,谈判就是投降

广州城失守后,英军继续北上,1841年8月,璞鼎查率军攻占厦门,又一路打到浙江定海。这时候,道光帝急了,任命皇侄奕经为扬威将军,指挥浙江战事。

这位奕经,打仗不行,做梦倒是挺积极。他梦见英军“全军撤退,扬帆归国”,于是跟大臣们兴奋地说:“这是上天昭示,胜利在即!”

现实比梦境残酷得多。1842年3月,奕经匆忙组织反攻,妄图“一战收复三城”,结果清军被英军围攻,死伤无数。他自己也狼狈逃窜,杭州军民看得目瞪口呆。

英军乘胜追击,6月攻破吴淞口,70岁的陈化成坚守炮台,身负七伤仍誓死不退,最终战死沙场。

然而,扼守侧翼的两江总督牛鉴,一见英军火力凶猛,居然扔下官帽,混在士兵堆里逃跑。清军大败,英军顺势攻占上海。

1842年7月,英军沿长江西进,目标直指南京。镇江守将海龄组织军民死战,战斗之惨烈,连英国士兵都不禁敬佩。

当年留下来一段记录:“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1500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

可是,大清的高层却不愿再战了,道光帝命令大臣伊里布、耆英前去谈判。这次谈判,清朝底线再度下滑。英军提出的条件是:割让香港、五口通商、赔款2100万两白银。

耆英磕头求情:“能不能少点?”璞鼎查冷笑着回答:“不能。”就这样,8月29日,清政府正式签订《南京条约》,大清再无颜面可言。

清军划水,皇帝做梦,国家沉沦

这场战争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武器落后,而是因为统治阶级的愚蠢无能。清军号称“八旗劲旅”,但早已沦为吃空饷的寄生阶层,军中充斥老弱病残,战斗力形同虚设。

绿营更是腐败透顶,士兵们平日务农、经商,打仗时才勉强披甲上阵。一旦遭遇英军炮火,立刻“见势不妙,转身就跑”。

更荒唐的是,清朝将领除了打仗不行,迷信却玩得炉火纯青。奕经做梦预测胜利,结果一战惨败;奕山派兵夜袭英军,结果连路线都没搞清楚,冲入沼泽地,全军覆没。

牛鉴不守阵地,导致吴淞口失守;奕山怕得罪英军,阻止士兵增援虎门炮台,害得关天培战死。

再看道光帝,面对英军步步紧逼,他先是天真地认为英国“不过是来诉冤”,后又指望“片言片纸远胜十万之师”,最终在惊慌失措中,被迫接受《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是清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从此,列强的舰船、炮火、条约,一次次撕开中国的国门。

这场战争暴露了清政府的外交无知、军事无能、政治无耻,也正式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长江水静静流淌,仿佛在嘲笑着这个“天朝上国”的落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玄...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中最为丑陋的一段历史,虽然它并不光彩,但依然被记载在史书中,并且在某些地方被美...
原创 1...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朝打开国门,从此中国失去了真正的主权,外交尊严更是荡然无存。尽管...
原创 历... 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虽然蜀汉与曹魏的对抗被详细描绘,但实际上蜀汉的兵力并不强大。蜀汉全国的兵力...
原创 郡... 当一种新制度出现时,许多人往往会将它归功于某个伟大人物,仿佛没有这个人,这个制度就不会诞生。这种现象...
原创 朝... 朝鲜半岛位于中国东部,和中国的东北接壤。从商朝到唐朝,朝鲜半岛基本上都是由中国人建立的政权或者中国王...
原创 曹... 公元189年,曹操在洛阳遇到董卓的暴政后决定逃离。他一路跋涉,白天走路晚上宿营,最终来到兖州的陈留郡...
原创 蜀... 2022年生机大会上,关于蜀汉史料缺失的问题,常常引发争议。不过,归根结底,我们不应将责任推给其他人...
原创 关...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朝廷失去控制,导致了不断的战争。各地的势力纷纷崛起,经过长时间的激烈斗...
原创 司... 在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汉少帝刘辩继位,由外戚何进辅政。为了彻底消除宦官势力,何进听从了袁绍的建...
原创 战... 在战国初期,魏国虽然地理位置不算最优,但相比韩国来说已经算是较为有利的。然而,其他国家为何总是盯着魏...
遵义的八百万分之一是什么 1980年,遵义人口突破544万,红城初醒,春意萌发。 2024年,遵义户籍人口超过830万,省域副...
原创 秦...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自称“皇帝”的君王。他13岁就登上王位,22岁开始亲自处理政务,等到39岁时...
原创 张... 刘关张三兄弟的情义,一直是三国演义中最为人称道的故事。他们的友情,不仅在战场上并肩作战,也在历史上留...
原创 她... 大家好,今天要讲的是朝鲜王朝历史上第一位出家的妃嫔——信嫔辛氏。她是太宗(朝鲜王朝的第三位国王)的后...
原创 玄... 公元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开始了他的西行取经之旅,途经河西走廊、西域各国,再穿越中亚,最终抵达印...
原创 清... 1911年清朝灭亡后,清朝的王爷爱新觉罗·善耆带着家人搬到辽宁旅顺,为了避免麻烦,他们全家改了姓氏,...
原创 石... 日本政坛还在为高市早苗能否接任首相争论不休时,即将卸任的首相石破茂抛出一份“战后80周年”个人见解。...
原创 “... 这篇文章中有一些关于历史、数学及文化交流的讨论,试图揭示一些历史事实和误解。 至今仍有人宣称十进制...
原创 清...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皇帝的后宫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想必大家也对这些妃子是如何度过晚上的日子充满好奇。在...
原创 三...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