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
百年工运人物记
第二十五期
吴运铎:“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我们多流一滴汗,战士在前方少流一滴血!”皖南根据地修械所墙上的这句标语时刻提醒着吴运铎,拿枪与修枪都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他也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把一切献给党”的铮铮誓言。
吴运铎,1917年生于江西萍乡,早年曾是煤矿工人。全面抗战爆发后,他辗转来到皖南根据地,加入了新四军。有技工基础的吴运铎成为修械所的一员,开始用简陋的锻铁炉、锉刀、钻头修枪、做刺刀。
1941年皖南事变后,吴运铎被任命为子弹厂厂长。敌人封锁严重,军工生产困难重重,他想方设法带领职工自制土原料、土设备,为前方部队制造急需的枪炮弹药。日伪军进攻根据地时,他就带领大家抬着机器打游击,只要有机会就坚持生产。
子弹厂刚刚投入生产不久,一批从日军手里缴获的报废迫击炮弹被送到了厂里。军部指令吴运铎,要尽一切可能修好这批炮弹。从没有接触过迫击炮弹的吴运铎,只能靠拆卸炮弹来掌握它的构造原理。最终,他找出了修复这批炮弹的关键难点——缺少引爆的雷汞。
雷汞,是装填于雷管中的烈性炸药,受到轻微摩擦、撞击或加热,都会产生爆炸。而以当时的条件,雷汞只能从旧炮弹中提取。
就在吴运铎小心翼翼地从雷管当中提取雷汞时,雷管发生了爆炸。他的左眼晶体被炸裂,左膝重伤,左手炸掉四个半指头,当场昏迷。十几天后吴运铎奇迹生还,但留下了严重的身体伤残。但在他的指导下,第一批迫击炮弹终于修复成功,运往抗战前线。他还带领工人研究改善武器装备,主持研制成功射程达540余米的枪榴弹和攻打碉堡的平射炮,以及定时、踏火等各种地雷,为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党组织送他到苏联去治疗。经过精心治疗,他的左眼重见光明。1951年10月,吴运铎被授予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将他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根据自己的成长、战斗经历,吴运铎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后被译成七种文字,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后来,吴运铎曾任中南兵工局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职,主持多项兵器科研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军工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部队装备作出重要贡献。
1991年5月,吴运铎在北京病逝。他一生都在诠释“把一切献给党”的真谛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