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时期,广西的桂系有三位颇有名气的将领,分任安徽省主席,轮流主持安徽事务。他们分别是廖磊、李品仙和夏威。廖磊出生在陆川,李品仙来自苍梧,夏威则是容县人。这三人都是桂系里非常响亮的人物。
故事的起点,是淞沪会战。当年,廖磊率领第七军和第四十八军离开广西,赴上海参战。淞沪会战打响后,桂军并没有回广西,而是在廖磊的带领下,留在大别山一带建立敌后据点。大别山地处安徽、湖北、河南三省的交界处,成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屏障。到了1938年9月,廖磊以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的身份,兼任了安徽省主席一职。
廖磊虽然出身武将,但也很会做民生治理,把安徽经营得有声有色。在他的治理下,战时的财政收入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出现显著增长,1939年起更是大幅提升。这在国统区是相对罕见的现象。此外,安徽有超过一半的县没有被日军占据。整个抗战期间,桂军的主力大部分驻扎在安徽,而不是广西。有人说,桂系把安徽变成了“第二个广西”,这其中最重要的功劳,很多人把它归功于廖磊。可惜的是,廖磊在1939年10月因脑溢血去世。
廖磊去世后,李品仙接任安徽省主席。李品仙这个人虽有一定功绩,但名声并不太好,传闻他在驻防安徽时还曾盗掘墓葬。尽管如此,抗战中的贡献不能被抹杀。1938年,李品仙在津浦路南段拖住北上的日军,为李宗仁在台儿庄围歼日寇创造了有利条件。1942年,李品仙部队在大别山区击落侵华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冢田攻所乘坐的飞机,这在八年的抗战中,被视为在中国战场上击毙的日军高级军官中极为罕见的一次。
李品仙一直担任安徽省主席大约十年,一直到1948年。可当地民众对他的评价并不算好,加上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之争,他最终被迫下台,由夏威接任安徽省主席。
据说,夏威因为缺乏政治经验,并不愿意担任省主席,但他最终还是上任,任期并不长。1949年3月24日,夏威被免去安徽省主席职务;4月,他率部参与了长江防御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