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石破茂在最后一刻,以首相身份警告全体日本人,千万不要重蹈覆辙
迪丽瓦拉
2025-10-15 07:02:01
0

即将卸任的石破茂,在执政生涯的最后一刻,以首相身份发表了战后80年“个人见解”,用6000字的文稿警告全体日本人,千万不要重蹈历史覆辙。

虽然文稿通篇都未提及日本的战争罪行,但却让接任的高市早苗却恼羞成怒。那么,他这篇文稿到底讲了些什么?对日本的未来又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锅是制度的,但危险是所有人的

石破茂的论述听起来像是在给历史做一次系统性的体检,他认为,当年日本就像一辆没有刹车的老旧三轮车,一路哐当哐当地冲向深渊,却没有任何一个机制能够站出来踩下刹车。他提到了海军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这位将军曾轻率地将开战比作一场“手术”。

他还提到了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当年他劝说近卫文麿首相拿出“从清水舞台上跳下去”的决心,用这种近乎疯狂的精神主义压倒了所有理性的声音。

这种论调,在日本国内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而在国际上,尤其是在中国和韩国,则立刻引来了质疑。中国的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说法看似理性,实则巧妙地回避了“加害者”的身份。

他敢于反思,却始终不敢真正认账,这种“不是我们错了,是系统没管好我们”的逻辑,在很多人看来,不过是为历史罪责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台阶。

石破茂自己当然清楚这种说法的局限性,但这更像是一种精心计算过的“平衡术”。在即将卸任的当口,他知道如果直接使用“侵略”、“谢罪”这样的字眼,党内的右翼势力会立刻让他下不来台。

但战后80周年,一声不吭又显得太过懦弱。于是,他选择了一个独特的切入点:只谈失控,不谈责任;只讲制度,不提侵略。

四面楚歌的最后一搏

这份“个人见解”的发布时机,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就在石破茂的文章公布当晚,新上任的自民党总裁、被外界视为极右翼的高市早苗就公开表示反对。

她态度强硬,声称战后70周年的谈话已经是“最佳版本”,无需再添新论,她背后的派系更是批评石破茂此举是在“撕裂历史共识”。高市早苗所代表的,是一股希望日本彻底摆脱历史包袱、塑造强硬国家形象的势力,对她而言,石破茂的行为无异于在历史的伤口上撒盐。

而在野党的反应则呈现出有趣的分化,国民民主党党首玉木雄一郎在11日表示,石破茂对制度问题的洞察“新颖且有意义”,认为敢于触碰这个话题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但立宪民主党的干事长安住淳却表达了怀疑,他质疑石破茂作为当权者时为何不推动相关改革,偏偏要等到卸任前才发声,这让他“作为掌权者的资格”显得可疑。

这场突如其来的论战,瞬间将日本政坛内部的分裂公开化。石破茂仿佛是在自己政治生涯的终点线上,向四面八方投下了一颗石头,激起的涟漪清晰地勾勒出了各方势力的真实面目。他或许清楚,这篇长文无法撼动日本现有的历史认知,但他似乎更在意的是,能否在自己离开之前,为这个国家的未来敲响警钟。

谁在听一个老人的唠叨

石破茂的担忧并不仅仅停留在政治层面,他更焦虑的是整个日本社会对历史的淡漠。他提到,随着亲历战争的那一代人逐渐离世,战争的记忆正在急速风化。年轻人应该主动去思考战争与和平的意义,这才是巩固日本“和平国家”基石的关键。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

NHK电视台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日本年轻人表示在学校里没学到多少关于那场战争的历史,只有大约三成的人认为侵华战争是“侵略”,剩下的大多数人对此毫无概念。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他们更关心的或许是家里的生计,或是下周商店有没有打折。国家将走向何方,这种宏大叙事在柴米油盐的日常面前,显得遥远而苍白。

石破茂在他的文章里,用了一个很生活的比喻来形容这种状况。他说,历史就像家门口那口老井,长辈们总会告诫孩子不要靠得太近。可总有些胆大的孩子觉得自己不会出事,结果一头栽了进去,才知道后悔。

他看到如今日本的防卫预算像过年包饺子一样飞速上涨,自卫队的扩编也如同春天的野草般迅速。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制度失控的风险,就像锅底积攒的黑油,平时看不见,一旦着火,便是一场大灾难。

他试图用这种邻家大爷式的唠叨,提醒大家别光顾着踩油门,也要看看前方的路况。他调侃说,如果再来一次,那可就是“二锅头兑白酒,谁喝都得晕”。这句玩笑话的背后,是他深深的忧虑:当一个国家的人民连战争是怎么回事都搞不清楚时,他们又如何能理解“制度失灵”带来的切肤之痛?

说不清历史,更道不明未来

石破茂的这份六千字长文,没有壮烈的豪言,也没有委屈的辩解。他更像是一个即将远行的长辈,最后一次拍着晚辈的肩膀,叮嘱一句:“路还长着呢,可别再掉进同一个坑里。”

他承认,当今世界安全环境复杂,国家必须拥有自卫和威慑的力量,但也正因如此,一个能够有效制衡军事力量的文人领导制度和正确的军政关系,才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他提醒议会和媒体,要扮演好“刹车”的角色,监督政府,不要为了迎合一时的舆论而损害国家长远的利益。他也警告,必须警惕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歧视言论,更要杜绝像安倍晋三遇刺那样的政治暴力。

这篇“个人见解”没能给历史问题提供一个完美的答案,但在当前右翼势力抬头的日本政坛,能说出这些话,本身就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石破茂没有尝试去改变日本的航向,他只是想在下船之前,为这艘船留下一张警示性的海图。

结语

历史不是翻过去的一页书,它就站在前方的路边,等着每一个人给出自己的回答。石破茂留下了一堆问题,也把选择权交给了后人。至于日本人是否还会犯下同样的错误,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环球时报2025-10-11《石破茂发表战后80年“个人见解”》

文汇报2025-10-13《石破茂通篇未提日本战争罪行的讲话,何以让高市早苗恼羞成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天... 清朝末期,有两位著名的实业家,他们并列为“南张北周”。“南张”是指南通的张謇,而“北周”则是指周学熙...
四川大学博物馆:探索多元文化的... 四川大学博物馆,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建立最早的博物馆之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其前身为19...
原创 美... 在二战期间,苏联与德国的战争无疑是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在这场战斗中,虽然苏联的抵抗表现出顽强的意志,...
向刘邦学经营管理:从市井到帝业... 刘邦,这位出身沛县市井的“泗水亭长”,在秦末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建立大汉王朝。他既无显赫家世,亦非军...
申一涵分享:邺城考古博物馆佛造... 邺城考古博物馆造像系列之六 申一涵分享 临漳古时称“邺”,曾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城...
福州连江定海村赵氏:守望东海六... 在福州连江县的定海湾畔,坐落着一座拥有两千年历史的古村——定海。这里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更...
原创 三... 这篇文章讲述了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人物——刘备、关羽、张飞的故事,尤其聚焦于张飞的勇猛与忠诚。 张飞:...
原创 新... 10月13日,2025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布。其中,一半奖金被授予xx国乔尔·莫基尔(Joel Moky...
原创 “... 绝了!天津人唠 “袁大头”:这银圆咋火了百十年?收藏门道可不少! 一提起 “袁大头”,咱天津卫的老...
“线上云游+线下沉浸”双擎驱动... 8月30日以来,南宁市积极联动南宁市禁毒工作各职能部门及各县(市、区)、开发区禁毒议事机构形成宣传合...
原创 《... 小钱这个年轻人,就像乱世里的一盏小油灯,明明自己都快熄灭了,还拼命想照亮身边的人。他答应带妹妹回大陆...
原创 红... 在长征的艰难岁月里,有一件事情深刻地影响了毛主席,也让整个红军面临极大的考验——那就是草地分兵。毛主...
原创 汉... 好家伙!河北施工炸出古墓,竟藏着汉武帝哥哥的奢华身后事,还有件文物让人看愣了! 1968 年 5 ...
原创 孟... 一、苑乡还是宛乡? “宛乡”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水经注》卷九中的《无棣沟》一节。原文写道:无棣沟向...
原创 溥... 溥仪的人生轨迹,宛如一部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史诗巨著。他从紫禁城之巅的九五之尊,骤然跌落至阶下囚的境...
原创 历... 施琅,这个历史人物,至今仍在中华历史上引发激烈争论。有人认为他是民族英雄,有人则认为他是民族的罪人。...
原创 桂... 在民国时期,广西的桂系有三位颇有名气的将领,分任安徽省主席,轮流主持安徽事务。他们分别是廖磊、李品仙...
晨读·百年工运人物记 | 吴运... 晨读 百年工运人物记 第二十五期 吴运铎:“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我们多流一滴汗,战士在前方少流...
原创 南... 南京有一座桥,名叫铁心桥。很多人路过这里,都会想:为什么会取这么个特别的名字?其实,这座桥背后有一段...
原创 石... 即将卸任的石破茂,在执政生涯的最后一刻,以首相身份发表了战后80年“个人见解”,用6000字的文稿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