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钱这个年轻人,就像乱世里的一盏小油灯,明明自己都快熄灭了,还拼命想照亮身边的人。他答应带妹妹回大陆过年,却为了保护学成和小姐挨了三刀,临死前手里还死死攥着那个要命的本子,只留下两句遗言——一句是提醒吴石小心侦防组,一句是求他们别枪毙自己妹妹。这种时候,任谁都想立刻揪出凶手千刀万剐,可吴石偏偏在最后关头收了手。你说他冷血吗?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看得比谁都远,才不得不把滔天的怒火硬生生摁进胸膛里。
当时的情况就像一锅滚油。翁连旺拿着学成的歌词本子当"通共"证据,表面看是条疯狗乱咬人,可吴石掀开帘子一看,后面分明晃着谷正文和毛人凤的影子。这两个保密局的头目前阵子刚因为"海东青计划"在吴石手里栽过跟头,连谷正文都差点被枪毙。现在翁连旺敢动吴石身边的人,分明是得了上头默许。要是寻常人遇到这种事,肯定要闹个天翻地覆,但吴石在车里盯着女儿那个歌词本的瞬间就全明白了——这根本不是冲着小钱来的,而是冲着他吴石布下的又一个局。
其实毛人凤当时都做好被掀桌子的准备了。他亲自带着翁连旺的认罪书来找吴石,连顶罪的人都准备好了,就等吴石发作。可奇怪的是,吴石偏偏在最后关头摆了摆手。你说他怕了吗?他连谷正文都敢往死刑场上送,怎么会怕个小喽啰?真正让他改变主意的,是窗外更深沉的夜色——舟山群岛的布防图还压在抽屉最底层,前线的同志等着情报渡海,这个时候要是和保密局撕破脸,他们天天派人盯着吴公馆,还怎么传递消息?
有个细节特别戳心。吴石后来对新来的司机第一句话就是:"你全名叫什么?"当初小钱到死都没能让他记住全名,这种愧疚成了他心里永远填不上的窟窿。可他连补偿的机会都没有——小钱的妹妹最终消失在湖水里,吴石站在岸边看着她游远,既没阻拦也没营救。不是他心狠,是这姑娘活着只会被保密局反复利用,到时候更多同志要遭殃。这种抉择比挨刀子还疼,就像亲手把伤口上的腐肉剜掉,为的是不让整条腿烂掉。
谷正文私下嘀咕说吴石是"护女心切",这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小半。学成确实需要保护,但更危险的是吴石肩头上挑着的整条情报线。聂曦为什么突然被调走?就因为吴石发现保密局开始盯着自己身边每个人。要是继续纠缠小钱的案子,今天倒下一个聂曦,明天可能就要倒下一整个联络站。有些仗不是举着刀往前冲才能赢,得学会在暗处咬着牙迂回。
你看吴石后来在军事会议上谈笑风生的样子,谁能想到他怀里还揣着小钱的血书?他把这份痛楚碾碎了拌进茶水里,咽下去化成继续周旋的力量。直到蔡孝乾叛变的那天,保密局冲进吴公馆时,他最先销毁的不是自己的日记,而是舟山布防图的最后修订版。这时候人们才恍然惊醒——当初他放弃给小钱报仇,不是忘恩负义,而是用这份沉默换来了更重要的东西。
乱世里的情义有很多种。有像小钱这样以命相搏的炽热,也有像吴石这样把墓碑立在心里的隐忍。他何尝不想亲手毙了翁连旺?但真那么做了,东海情报网可能提前三个月就被连根拔起。最后在军事法庭上,吴石看着谷正文得意的眼神,忽然想起小钱被捅第三刀时那个释然的表情——原来从那时起,他们早把个人恩怨煮成了更大炉火里的薪柴。如今我们翻开这段历史,依然能触摸到那些未冷的余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