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美国教授叹息:全世界都低估了中国,中国是一个真正伟大的文明
迪丽瓦拉
2025-10-15 11:31:58
0

前阵子刷到个新闻,2024 年 6 月那时候,新加坡以前有个外交官叫马凯硕,在那种挺权威的学术场合说,中国文明至少还能繁荣一百年,我当时还愣了下,这跟以前听的那些西方声音不一样啊。更巧的是,就在他说这话前几周,美国华东师大有个教授叫马奥尼,写评论直言说美国最大的敌手不是中国,是它自己。

这俩都是西方学界的人,以前总觉得他们说话是高高在上指点,现在怎么反倒成了反思和警醒了?是他们突然变了看法,还是中国确实做对了啥?我琢磨了好几天,越想越觉得这里面有门道。

记得 2015 年,芝加哥大学有个历史教授叫艾恺,因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得好,拿了中国政府给的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那老爷子头发都白了,研究中国历史几十年,他说中国能成为唯一没断过的古文明,不是靠运气,是靠自己能修复的本事。

他不光翻遍了从商周到现在的文献,还去黄土高原、长江流域跑过,说中国几千年来没被异族文化冲没了,是因为地理、文字、思想这三样凑成了天然的护城河。他还举过例子,说中国西边是高原北边是草原,南边是丛林东边是海,像个天然的文明盆地,外面的力量很难彻底打进来,不像欧洲,山脉河流把地方割得碎,老打仗分裂。

语言这事儿也关键,伦敦政经学院的金刻羽教授,以前在 BBC 采访里说,中国人现在还能读论语,这是文明连续的奇迹,可不是嘛,从甲骨文到简体字,咱们的文字就没断过,这文化认同能不强吗?

美国历史才两百多年,很多制度文化还在试错,可中国不一样,一个孝字就能把三千年的家国情怀串起来,一个仁字能连起社会关系,这种文化沉淀,不是打几场仗、出一代技术就能替代的。金刻羽还说,好多西方人以为中国就是世界工厂,靠低端制造混日子,她在达沃斯论坛直接拿数据打脸,说中国在 5G、人工智能、电动车这些领域的专利数,早超过欧美日加起来的总和了。

她当时还拿出个数据图表,2023 年中国在全球 5G 标准必要专利里占了 38%,说西方人总觉得中国在抄作业,其实咱们早就在写自己的教材了,这话听着就解气。

中国的创新也不是靠砸钱,是靠实用主义和工程师那股劲儿,就说华为被制裁那事儿,靠自己研芯片扛过来了,背后那些技术团队,好多人连续三个月都没出过实验室,想想那股劲头就挺让人佩服的。

马奥尼教授也有类似的看法,说西方总喜欢用市场和政府来划分世界,中国却是该管的管,该放的放,他在论文里分析,中国脱贫不是靠说什么普世价值,是靠修路、建桥、配产业链,一步步把人从穷窝里带出来的。他还特意提了高铁,中国就用了八年,建成了世界上最庞大的高铁网络,这不是靠烧钱烧出来的,是体制、执行力还有老百姓的意愿拧在一起干成的。

2020 年武汉封城的时候,西方舆论还说中国社会要崩溃了,结果呢?才三个月,中国制造业的复产率就到了 90%,这背后其实就是中国人居安思危的文化基因在起作用。金刻羽在经济学人专栏里写,当西方还在争论要自由还是要生命的时候,中国人早用生命至上的实践,重新定义了现代社会该怎么应对危机。

高盛前总裁桑顿也说过,中国比美国强的地方其实不少,他特别强调中国的用人机制,说中国的干部不是靠选票选出来的,是靠实打实的考核和专业背景筛出来的。在他看来,中国政府面对各种危机时,反应快、决策准、执行强,靠的就是选贤任能的传统,从隋唐的科举到现在的技术官僚治国,这种治理智慧,西方体制还真难复制。

他还提了个观点,说中国从来不是靠征服别人出名,是靠滋养自己、服务他人赢得尊重,比如非洲好多国家的基础设施,都是中国帮着建的,中欧班列、数字丝路、绿色能源输出,这些都不是为了控制谁,是为了一起发展。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还想趁机推亚洲版北约,逼亚洲国家选边站队,马凯硕就说,中国没打算搞对抗,还是继续推进国内发展和改善邻国关系。他还警告,美国现在的战略焦虑,其实是源自对中国崛起的误判,华盛顿的政客以为还有十年时间能阻止中国,可事实是,中国早走在自己的节奏上了,不再看美国的脸色行事。

还有个美国艺术史家叫包华石,说西方文明经历了战乱和衰退后,连理性和科学的信仰都被现实撕裂了,而中国文明却提供了一种新的希望。他在一次讲座上提到,从老子论语到现在的人工智能,中国始终能在古老和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点。

他说中国文明的本质不是静止的历史,是不断进化的生命体,从都江堰到三峡工程,从诗经到数字出版,从丝绸之路到中欧班列,中国文明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从不固守过去,总在变化中找新生。

在一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艾恺教授还展示过一组挺震撼的 PPT,有秦汉疆域图和欧盟地图的对比,有甲骨文到简体字的演化时间轴,还有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分布热力图,放完之后全场都鸦雀无声,他就说了一句话,这个文明活过了四千年,靠的可不是运气。

现在好多美国教授也开始反思了,以前他们总拿放大镜找中国的毛病,却忽略了真正的底层逻辑,他们越来越明白,中国是一个有完整文明体系、有自我修复能力、还能持续进化的国家。

2024 年 6 月,中国和蒙古国的第二条跨境铁路正式开工了,这个项目搁了 18 年终于落地,蒙古总理说的话挺实在,我们不再低估中国的力量。其实中国根本不是西方定义的那种新兴国家,是一个有几千年文化血脉延续的文明体,它的伟大不在于征服了谁,而在于始终走在自己的路上。

不管是学者还是外交家,从历史到现实,越来越多的西方声音开始正视一个事实,中国是一个真正伟大的文明,它不靠侵略,不靠洗脑,就是靠脚踏实地的努力和与时俱进的智慧,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这个文明,值得世界重新认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苏... 1999年,苏联解体已经过去了8年,戈尔巴乔夫在土耳其安卡拉的美国大学发表了一场震惊四座的演讲。在这...
原创 秦... 河西,顾名思义,就是黄河以西的地区。黄河从禹门口穿过山陕大峡谷后,有一段流经的区域,这块土地就是古代...
原创 别...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而蜀国能够与另外两国抗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有一位卓越的军师——诸葛...
访谈|刘连香:考古视角下的北魏... 【编者按】北魏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并占据半壁河山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其将国都从阴山代北逐步南移...
原创 为... 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是阐述为什么不同的文明和历史背景造就了专制与民主的不同发展路径。下面是对文章的改写...
原创 从... 李靖与李世民,两位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究竟谁更强大呢?从他们的作战风格来看,李靖显然更具攻击性,而...
明朝发现一口诸葛行军锅,看着普... 在陕西岐山县平谷村。一个叫张三的农民在春耕翻土时,锄头“当”地一声撞上硬物。他扒开泥土,挖出一口锈迹...
雍正死前只选了两个女人陪葬:一... 皇帝驾崩后谁能陪葬,在古代可是门大学问。 清朝雍正皇帝驾崩时,破例只选了两位女性下葬泰陵地宫:孝敬宪...
原创 司... 司马懿是魏国末期和晋初的重要人物,历任高官,勇略并重,策马驰骋于乱世。他最著名的事迹包括三次辅佐帝王...
原创 东... 前言 永嘉之乱后,琅琊王氏的王敦和王导为晋王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立下赫赫战功。王敦主外,王导主政,两...
原创 助... 在唐朝盛世时期,有一位将领的传奇一生,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几乎横扫了整个中亚,将...
原创 夏... 在研究历代帝王的尊号时,我们发现夏朝帝王为何称“后”而非“王”或“帝”这一问题,颇为独特。商朝的帝王...
原创 宋... 先把大事儿说清楚:中国历代大朝代(比如唐、宋、元、明、清)在铸钱的工艺和流程上都会有差异和各自的特色...
原创 毛... 彭德怀是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他在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尤其是在朝鲜战场指挥志愿军击败美国军队,展现...
原创 武...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将唐朝的繁荣延续,但她混乱的私生活却成为了后世的诟病。相比之...
原创 明... 前言 公元1449年8月15日,土木堡发生了明朝历史上一件重大的事件:土木堡之变。当时,明英宗朱...
原创 三... 在古代,君主对臣子的封赏,不仅仅是授予封号,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封地、实物和实权。但在三国时期,封赏却出...
原创 “... 乔治·华盛顿(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是美国的开国元勋,担任美国第一任总统。他...
原创 顺... 清世祖顺治皇帝的历史故事,一直以来都备受后人关注。顺治不仅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位满族皇帝,还因一系...
原创 吴... “最狠的刀,往往来自你最信任的人,这话你相信吗?” 这话听着像鸡汤,可搁在1950年的台北,它不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