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10月13日电 (记者 范丽芳)10月11日至12日,首届红色文化遗产创新与实践高端论坛暨研究生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太原举行。来自全国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12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山西大学,围绕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展开深入探讨,为红色文化在当代的“活化”提供新思路。
山西是红色、英雄的土地,遍布全省的革命旧址、珍贵文物和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共同构成极为丰厚、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遗产。
山西大学副校长钱宇华在致辞中表示,红色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红色资源,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凝结,“是我们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力量的根基所在。”
山西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吴雪陶希望与会专家将更多科研项目、创新成果应用到三晋大地,共同推动山西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水平迈上新台阶。
“红色文化形成过程深刻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过程,红色文化必须扎根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与切身体验之中,从中汲取生命力,才能实现真正的弘扬与代代相传。”“可从创新呈现方式、构建专业支撑体系、夯实人才队伍基础、深化研究阐释工程、激活资源创新动能等方面入手,推动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红色文化遗产教育的底层逻辑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中层逻辑是文化遗产教育理论,顶层逻辑是红色文化遗产教育。”“明长城文化带革命文物分布广泛、类型丰富、多元文化融合,我们要通过摸清资源家底、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系统保护、强化数字化建设等途径,推动明长城文化带革命文物保护利用。”
论坛期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铁梁,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山西省地方志研究院)院长赵永强,浙江大学教授张立程,山西大学副校长、教授郝平等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理论、价值阐释、展示传播、文旅融合路径等关键问题,通过主题报告、分组讨论等形式,深入交流,畅所欲言。
如何让红色静态遗产“活”起来,让红色故事“新”起来,让红色精神传承“热”起来?与会专家学者提交了6篇主题报告与72篇研讨论文,分别从“生活传承视角、历史文献视角,红色旅游视角等出发思考红色文化遗产理论思考”“红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红色文化,革命文物,非物质文化等层面的融合发展”“红色文化遗产研究梳理”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研讨,为红色文化遗产与红色旅游研究提供创新性研究视角与坚实的学术支撑。
本次论坛由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省历史学会、山西省红色文化研究会、山西省旅游协会红色文化教育分会等单位主办,山西大学旅游研究中心、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系、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山西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等承办。论坛期间,山西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学术研究联盟(筹备)座谈会同步举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