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代江苏省的省会是江宁还是苏州,这个问题有些许复杂。实际上,清代并没有“省会”这一说法,而是称之为“省城”。在清朝光绪年间之前,全国一共有18个省,每个省的省城通常是总督或巡抚衙门所在的城市。江苏省的问题就在于,江苏省的两大重要官职——两江总督驻江宁,江苏巡抚驻苏州,所以让人很难确定究竟哪个城市才是省城。
有些人可能觉得奇怪,既然江宁有总督衙门,苏州有巡抚衙门,那这两个城市难道不都是省城吗?这个观点大体上是对的,但放在清代的历史背景下,会发现其中有些微妙的区别。
在明代,江宁府的名称叫做应天府,隶属于南直隶。清朝入关后,统一了中原,南直隶改为江南省,但它的辖区比以前有所缩小。江南省成立后,设立了“江南总督”,该总督驻在江宁,而江南巡抚则驻在苏州,管辖江宁、苏州等五府。
到了顺治十八年,江南省被分为安徽和江苏两省。尽管江南分省是在顺治十八年,但实质上是在康熙时期完成的。分省后,原来的江南总督改为两江总督,依旧驻江宁;而原本的江南巡抚则改为江苏巡抚,驻苏州。直到雍正二年,这一布局才有所变化。
雍正二年,安徽的布政使迁往安庆,而江苏的布政使迁至苏州,这样江苏省就出现了两个布政使——江宁布政使和江苏布政使。江宁布政使负责江宁、扬州等地的政务,而江苏布政使则负责苏州等地。由于有了两个布政使,苏州的地位得以提升,从此,苏州也被称为省城。这样,江苏省就形成了“两个省城”的局面。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地方也有发生。例如,直隶(现河北省)在清代最初的省城是保定,直隶总督驻地也在此。随着天津作为重要的通商口岸和战略要地的崛起,李鸿章在光绪年间常驻天津,保定的地位逐渐下滑,天津逐步成为实质上的省城。
再例如福建省,光绪元年,福建巡抚被派往台北,直到光绪十一年台湾才正式建省。在这十一年间,福建实际上有两个省城——福州和台北。
清代各省的省城虽然大多比较固定,但也会因历史变迁而发生变化。例如,广东最初的省城是肇庆,后来才迁至广州;四川省最初的省城在保宁,后来迁至成都。
总的来说,江苏省的省城究竟是江宁还是苏州,取决于当时的行政布局和政治需要。早期,江宁因为有总督衙门而被视为省城;而苏州则因为有江苏巡抚和布政使的驻地,地位逐渐提升,成为另一座“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