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后顾之忧,小西行长决定继续向釜山北部的东莱城进军。东莱城的地方官宋象贤在日军攻占釜山的当天便接到了消息。他立即着手招募新兵,准备组织防御,力图抵抗外敌。然而,釜山的沦陷速度太快,小西行长的军队很快就逼近了东莱城。
此时,庆尚道的左兵使李珏误以为日军只是一支小股倭寇,于是带领数百士兵前去迎战,还派遣梁山郡守赵英珪协助。赵英珪率先与日军交战,但很快便被打败。李珏听闻败报后大为恐慌,便找借口与宋象贤告辞,迅速撤离。
4月15日,日军登陆朝鲜的第三天,小西行长率军来到东莱城。他向宋象贤提出此前对郑拨所提出的借道问题,然而宋象贤回应:“战死易,借道难。”显然,朝鲜不愿与日军合作,向明国进攻。小西行长意识到,若朝鲜不愿合作,便只能先解决朝鲜。于是他于当天早上八点下令攻城。
日军投入了全力攻打东莱城,而宋象贤凭借之前勉强组织的兵力,也仅能集结不到五千人的守军。韩军听闻日军在釜山一战胜利,主要依靠了火枪,于是他们准备用盾牌抵挡日军火力,但依旧无济于事。日军通过三面夹攻突破了城墙,最终成功攻入。
在经过激烈的战斗后,宋凤寿、赵英珪、卢盖邦、洪允宽等韩军将领阵亡,守军全军覆没。此时,宋象贤没有选择逃跑,而是穿上正装,镇定地坐在阁楼上。当日军找到并包围他时,他与敌人展开搏斗,最终被日军活捉。
其中一名日军将领曾与宋象贤有过交情,曾多次到朝鲜做生意,因此对他态度较好。然而,大多数日军士兵并不认识宋象贤。一些激动的士兵强迫他跪下,他拒绝后被当场杀害,其他一些东莱城的官员也随之被处决。宋象贤年仅41岁。宗义智感叹宋象贤的忠诚与义气,命令为他举行礼葬。两年后,宋象贤的家属将其骨灰带回故乡安葬。
小西行长轻松攻下釜山和东莱城,决定不再等待停留在对马岛的加藤第二军和黑田第三军,而是率领第一军继续北上,准备攻打密阳城。
4月17日,密阳方面得知日军接近鹊院关,3000名韩军在此伏击。但由于军队集结仓促,且缺乏经验,他们并未选择在山顶进行伏击,而是藏身在山脚下的密林中。韩军大多身着白衣,这在战场上并不容易隐藏。日军轻易发现了藏匿的白衣士兵。小西行长得知有韩军埋伏后,命令松浦镇信率小队绕道,同时自己带领一部分兵力登上山顶。
原本由韩军设伏的鹊院关战役,反倒成了日军的反伏击战,韩军被突如其来的日军击溃。李大树、金孝友等韩军指挥官战死,日军收获了300颗首级。韩军大败,朴晋不得不放弃鹊院关,逃回密阳。
鹊院关之战成为壬辰倭乱中的第一次野战,韩军惨败。稍后,朴晋下令焚烧密阳城的物资,弃城而逃。小西行长的目标不仅仅是占领城池,他希望继续征服整个庆尚道,并最终攻入汉城,俘获朝鲜国王。他知道这样做有一定风险,但仍决定北上。
与此同时,其他日军军团从对马岛登陆朝鲜。加藤清正、黑田长政和毛利吉成率领的三支军团于4月17日相继登陆庆尚道的釜山,而釜山几天前已被小西行长攻占。
加藤清正是日本著名的战将,他身高一米九,佩戴金银镶边的头盔,穿着精美的盔甲,手持片镰枪。加藤到达釜山时,得知小西行长已经北上,他感到非常愤怒,认为小西擅自行动,抢先夺取了攻破朝鲜国都的功劳。
虽然愤怒,但加藤清正并没有拖延,他决定率军追赶小西行长,开始向北进发。
4月19日,黑田长政和毛利吉成联合攻打金海城。金海地方官徐礼元尝试通过海上阻截日军,但黑田长政巧妙夺取了朝鲜的船只,成功登陆安骨浦,这成为壬辰倭乱中的第一次海战。徐礼元最终逃跑,金海城落入日军手中。黑田长政斩获1000颗朝鲜士兵首级。
金海城陷落的同一天,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等人率领第六军登陆釜山,加入战局。第六军并未遭遇过多的抵抗,因为之前登陆的几支军团已经占领了不少城池。
加藤清正并未选择小西行长开辟的道路,而是选择了新征途,迅速占领彦阳、蔚山等城市,并继续向庆州推进。庆州历史悠久,曾是新罗的首都。4月21日,加藤清正成功攻占庆州。庆州的两位官员见日军来袭,弃城逃跑,庆州几乎未受到抵抗便落入日军之手。
加藤清正信仰日莲宗,然而在朝鲜,他始终未曾停止过屠杀。在攻占庆州后,他的军队屠杀了3000名当地居民,并焚毁了千年历史的建筑和寺庙。庆州的古迹至今在韩国各地仍有标识,提醒人们这些建筑曾在壬辰倭乱中遭遇破坏。
庆州陷落的同一天,小西行长的第一军攻占了大邱等两座城市,并继续北上,攻占仁同城。与之前的屠城不同,这一次小西行长采取了安抚措施,发布告文安慰民众。
随着日军不断取得战果,朝鲜的庆尚道几乎陷入瘫痪,朝廷也开始组织反击。小西行长成为首位迎战朝鲜国王派出军队的日本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