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一生忠诚、勇敢、智慧兼备,是三国时期少有的英雄人物。他忠义为先,光明磊落,但也因为过于自负,得罪了不少人,这也为他在樊城之战中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最终导致了他被东吴所害。关羽的战败使得刘备集团的上升势头戛然而止,荆州这一战略重地也易手。刘备因而愤怒不已,决心为关羽复仇,最终发动了夷陵之战,而这一战不仅未能报仇,反而间接导致蜀汉的衰退,甚至是刘备的死。从那时起,蜀汉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争夺天下。
许多人认为,假如关羽没有死,后来的历史可能会大不相同。关羽如果成功突围回成都,蜀汉可能继续壮大,最终灭掉东吴和曹魏也并非不可能。然而,这样的假设真的成立吗?如果关羽回到成都,一切是否如他所愿?我们不妨看看襄樊之战前后的情况。
关羽不仅是刘备的结拜兄弟,还是蜀汉政权的“二哥”,实际上他在蜀汉政权中担任的是第二号人物。自从桃园三结义以来,刘备带领关羽和张飞经历了无数战斗,一同打败吕布、对抗袁术、抵御曹操的进攻,尽管数次失败,屡遭困境,三兄弟始终生死相依,肝胆相照,彼此间的情谊深厚。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后,关羽随即带领蜀军攻打襄樊,取得了水淹七军的胜利,使得曹仁不敢出城。曹操两大重镇先后遭遇重大挫败,一度考虑迁都。然而,孙权得到曹操的示好后,却悄然背弃了与蜀汉的盟约,派吕蒙偷袭荆州,最终导致关羽失败,被困麦城。关羽虽然年近六十,但依然勇猛无比,亲自带领少数骑兵冲出了东吴的包围。然而,在临沮时,他再次被东吴军队围困,最终被俘。
关羽被俘的地点离成都不到20里,骑马不过半天便可抵达。关羽几乎成功突围,但若他真的回到成都,后果如何呢?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关羽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以下几个人。
首先,关羽肯定会追究刘封的责任。当时关羽在襄樊战斗受阻,派遣使者向刘封求援,但刘封不仅没有给予支援,反而以形势不稳为由打发使者,这使得关羽兵力不足,最终被东吴和曹魏联手击败。关羽如果回到成都,第一个要找的就是刘封。如果刘封能够及时支援,关羽即使败北,也不至于如此狼狈。以关羽的性格,他决不会轻易放过刘封,无论刘封是刘备的养子,还是亲生儿子。
其次,关羽也难以原谅诸葛亮。关羽在北伐期间孤军作战,长达五个月,却没有得到诸葛亮任何的粮草支援,甚至没有派兵支援。这导致了关羽在与东吴和曹魏的两线作战中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由于缺乏粮草,关羽在俘虏敌兵之后不得不抢夺东吴在湘关的粮草,给东吴提供了撕毁盟约的理由,最终导致孙权偷袭荆州。因此,诸葛亮在其中也有一定责任。假如关羽没有死,他很可能会找诸葛亮算账,甚至可能威胁到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
最后,关羽一生刚愎自用,若回到成都,他肯定不会轻易承认自己的失败。相反,他会拼尽全力重夺荆州,甚至可能不顾一切向东吴报仇。刘备也必然会支持关羽,为其复仇。但这种做法显然不智,尤其是在蜀汉形势已经危急的情况下,关羽可能会陷入更深的困境。
如果关羽真的回到成都,复仇计划几乎不可避免。这不仅会让蜀汉政权内部陷入动荡,诸葛亮和刘封的地位也会岌岌可危,最终削弱刘备集团的力量。而关羽对东吴的报复,可能正中曹魏的下怀,使得蜀汉的整体实力再次受到严重打击,甚至带来灭顶之灾。
因此,关羽即使成功突围回到成都,未必对蜀汉有好处,反而可能加速蜀汉的衰落,最终导致刘备和蜀汉集团的彻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