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故意气皇帝:诛我九族又如何?皇帝:那就诛你十族!
俗语说得好:“不作就不会死”,其实历史上很多人物,他们的结局,本质上都跟自己一系列的操作有脱离不开的关系。
哪怕他们为人处世正常一点,最后的下场可能都会比想象中好很多,这里面的代表就是明朝著名的忠臣,方孝孺。
话说朱元璋当年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之后,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他手下能用来治国的人才很少,毕竟蒙古人统治中国百年时间,也不重视教育,所以当时民间也找不出几个有文化的人。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人就向朱元璋推荐了方孝孺。
老朱这个人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不过看人眼光是非常毒的。
他觉得方孝孺是骡子是马,那要拉出来遛遛才知道,就在皇宫里公开召见了方孝孺。
结果跟方孝孺一聊,发现他对于国家大事对答如流,才思敏捷,妥妥是一个人才。
不过这时候老朱年纪已经不小了,他觉得方孝孺虽然才华横溢,但自己没多少精力再去任用他。
所以他跟皇太孙朱允炆说,方孝孺确实有才华,我把他留给你,等你当皇帝后再提拔他,让他为你所用。
后来朱允炆即位,也就是建文皇帝,他上台后第一时间提拔了方孝孺,让他成为了自己的近臣。
而且,在国家大事上也积极采纳方孝孺的意见。
方孝孺很感动,觉得朱允炆的确是把自己当成是最亲近的身边人对待,所以他就跟朱允炆提了自己最关键的一个想法,那就是削藩。
因为朱元璋生前对功臣不信任,所以就派出了自己的儿子去各地镇守,成为了一个又一个藩王,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燕王朱棣。
方孝孺就提议,先把朱棣解决了,那么其他势力小的藩王就会害怕,到最后不攻自破。
朱允炆一听,觉得方孝孺说的太对了,开始对朱棣下手。
朱棣本来还想挣扎一下,向朱允炆卖惨求生路,但他手下的军师,妖僧姚广孝说,事情都到这个地步了,开弓没有回头箭,皇帝不可能饶了你,你不造反只有死路一条。
就这样,朱棣下了决心,率领自己手下的几万人,开始跟朱允炆的大军开打,这也就是著名的“靖难之役”。
要说朱允炆确实是相当无能的,坐拥全国的力量来进攻一隅之地的朱棣,却昏招迭出,最后四年时间,被朱棣打进了南京城。
朱棣夺取了皇帝的位置,但是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就想到找方孝孺给自己起草即位诏书。
方孝孺是朱元璋看好的人才,如果他能改投自己,那自己的即位合法性,就能增加不少。
谁知方孝孺也是非常头铁,朱棣怎么逼他都不肯动笔,最后把朱棣气得不行,威胁他说,你信不信诛你九族?
方孝孺反问,你诛我九族又能怎么样?我不怕!
结果朱棣盛怒之下,就说,既然九族你都不怕,那我就诛你十族,多出来的这一族,就是方孝孺的学生。
就这样,方孝孺成为了历史上独一份,被诛十族的人,为自己的顽固付出了代价,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