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7年正月,西魏政权作为傀儡政府走向终结,北周新朝取而代之。新朝建立后,原“八柱国”们都得到了赏赐。具体来说,太师李弼被封为赵国公,太傅赵贵为楚国公,太保独孤信为卫国公,大司寇于谨为燕国公,大司空侯莫陈崇为梁国公。但没过多久,其中一位柱国便被公开处决。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一、赵贵的家世与成长
赵贵,字元贵,出生于天水南安(今甘肃陇西)。他的家族自赵达开始便效力北魏,后来祖父赵仁因镇守武川而定居该地,赵贵也因此迁居六镇之一的武川镇。赵贵从小便生活在军事化的环境中,家风严谨,且他个人天资聪颖、崇尚节操。北魏末年,北方爆发了六镇起义,赵贵率乡亲南迁,投身于义军,最终加入了葛荣的队伍。
在这支队伍里,赵贵遇到了许多同乡,年轻的宇文泰就是其中之一。葛荣被平定后,赵贵跟随尔朱荣,凭借卓越的战功迅速晋升,先后担任了伏波将军、武贲中郎将等职务。此后,他又跟随贺拔岳平定关中,出任镇北将军。
二、赵贵的支持与推举宇文泰
534年,贺拔岳在一次权谋斗争中被侯莫陈悦设计杀害。由于缺乏明确的领导者,贺拔岳的军队陷入了混乱。当时有人推荐贺拔岳的兄长贺拔胜,也有推荐年长的寇洛,但寇洛明确拒绝了。这时,赵贵挺身而出,他认为宇文泰有着卓越的才能,能够应对当前的困局。
赵贵对众人说道:“我认为宇文泰非常有才华,雄图之计无人能及,士兵对他有深厚的信任,军法严明,赏罚分明,足以信赖。如果告知他丧失了领导,必定会带领大家逆境而上,接下来的局面必定会改变。”这番话让众人心服,最终一致决定派人邀请宇文泰前来担任军务。这次推举无疑为历史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如果没有赵贵的支持,宇文泰只是一个远在荆州的刺史,可能无法迅速掌控整个关中地区,更难以与东魏抗衡。
三、赵贵的背叛与死
宇文泰在逐渐成为三军之主后,平定了侯莫陈悦,并接纳了西魏孝武帝进入关中,建立了一个形式上属于西魏的傀儡政权。由于西魏的力量较弱,宇文泰采取了联合执政的方式,和其他七位柱国共同管理国家事务,其中他自封为盟主,权力相对较大。
赵贵也在西魏与东魏的战争中参与其中,虽然成绩平平,但依旧稳坐高位,并与宇文泰保持良好关系。然而,宇文泰死后,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掌权,赵贵因此感到不满,认为自己失去了权力。于是,他与独孤信合谋,打算谋杀宇文护。但这场阴谋被泄露,宇文护率先行动,成功除掉了这位曾为西魏和北周立下赫赫战功的元勋。
赵贵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他的背叛让他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