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最宠爱哪个儿子呢?很多人认为是他的四儿子朱棣,特别是在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山河月明》中,马皇后就曾说,朱元璋觉得朱棣最像他自己。既然朱元璋如此看重朱棣,为什么在太子朱标去世后,他没有把皇位传给朱棣,而是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呢?这其实是因为朱元璋对太子朱标的深厚感情和内心的愧疚,同时,他也相信朱允炆能够胜任皇帝之位。
那么,朱标究竟是懦弱的“好好先生”还是具有决断力的合格继承人呢?他到底有没有能力?
很多人认为,只有那些能征战四方、开疆拓土的皇帝,才算是有能力的皇帝。然而,这只是皇帝能力的一部分。与朱棣相比,朱标似乎缺乏亲自征战沙场的能力,但这与朱元璋对他成长的培养方向有关系。
作为太子,朱标肩负的责任与其他儿子不同。他未来将是明朝的皇帝,而皇帝的职责并不是亲自上阵杀敌,而是要有眼光、能够高屋建瓴、统领全局,运筹帷幄。朱元璋更希望大儿子朱标能稳定中枢,统领朝政,而其他儿子则负责防守边疆。朱棣作为燕王,镇守的是北方的边界,面对的是蒙古的威胁,因此他被培养成了一个武将。
朱元璋虽然没有接受过正式教育,但他非常重视文化的传承。他请了当时最有学问的宋濂来做朱标的老师,力求提高朱标的文化修养。朱标从小心地善良,宋濂的教导更是让他形成了仁厚的性格,待人宽和、关心百姓,尤其是对兄弟们也十分照顾。例如,朱标曾帮助二弟朱爽在有违法行为时逃过了父皇的处理。朱标为人仁爱、宽容,兄弟姐妹们都非常敬重他,形成了极高的威望。
甚至在朱元璋登基后的第十年——洪武十年,直到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去世,朱元璋都发布了多道圣旨,要求“今后一切政事,启太子处分”,并由太子朱标审核奏折。如果朱标的能力不够,朱元璋怎么可能让他负责这么重要的事务呢?这充分说明了朱标的才干与治理能力。
其实,有人认为朱标软弱可欺,这其实是误解。朱标是个非常仁慈的人,他践行的是儒家“孝悌”的道德标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尤其在推行治理时,他总是采取宽容、温和的手段,除非万不得已才会动用武力。这种性格非常适合做一位太平的帝王。
那么,朱标是否具备杀伐决断的能力呢?相比朱元璋和朱棣,朱标的确没有那种迅速果断的处事风格。他的仁爱与儒家思想让他难以做到如父皇那样果敢的手段。这样的性格,或许不适合担任一位将军,但作为一位帝王,足以治国安民。
如果朱标没有去世,顺利继位,朱棣会不会反叛呢?从个人感情来看,朱棣是不会反叛的。即便在帝王之家,亲情往往不如常人所理解的那样淡薄,朱棣也不敢轻易挑战一个威望如此之高的太子。朱标做了近二十年的太子,深得人心。如果朱标成功登基,连战事也不需要亲自上阵,凭借他的人脉和威望,朱棣根本没有机会发动反叛,甚至可能通过轻松的权力调动将其化解。
因此,无论从朱元璋的意愿还是从朝廷上下的支持来看,朱标无疑是一位有能力且仁爱宽厚的继承人。朱标的理性与仁爱使得他成为一个理想的皇帝,他有能力治理国家、安抚百姓,而这种皇帝,无人能够挑战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