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期间,美国投下的两颗原子弹,一颗在广岛,另一颗在长崎,很多人认为这是日本最终屈服的主要原因。然而,历史学家长谷川毅通过研究大量档案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实际上日本高层更为担心的是苏联突然参战,苏联的宣战比原子弹的打击更具决定性。
二战到了1945年,日本的处境已经非常困难。从1941年偷袭珍珠港开始,日本在太平洋上的扩张取得了初步胜利,但很快就被美国海军压制。1944年,随着马里亚纳群岛战役的失败,美国的轰炸机已经能够直达日本本土,许多城市被烧毁,几十万平民丧命。日本在菲律宾、硫磺岛和冲绳的战斗中也遭遇了惨重的损失,军队几乎无力再作抵抗。
此时,国内经济几近崩溃,资源短缺,民众面临饥饿。工厂转产军用物资,百姓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军国主义分子依旧喊着本土决战,动员人民拿起竹枪抵抗外敌。然而,政府高层知道这些口号只是空话,实质上日本已经没有战斗力。
当时,日本政府内部分成了两派,一派坚持继续战斗,另一派则想求和,条件是保留天皇制度以及国家结构,避免无条件投降。日本将希望寄托在苏联身上,认为自1941年与苏联签订的中立条约会让苏联保持中立。1945年,虽然日本情报部门发现苏联开始在远东集结军队,但高层依然幻想着苏联能出面调解,帮助日本保住天皇和部分占领区。
7月,日本派遣前首相近卫文麿赴莫斯科谈判,希望苏联能在美、英、中三国之间充当调解者,要求保留天皇制度。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故意拖延,不给明确答复。虽然日本大使佐藤尚武不断催促,但苏联始终没有明确回应。
与此同时,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联合发布了《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否则将面临彻底毁灭。日本内部对此的反应是忽视,媒体也将其视为无关紧要。铃木贯太郎首相公开表示拒绝,但私下里他仍寄希望于苏联的调解。日本军方认为,美国入侵本土的代价巨大,因此仍然希望通过拖延争取谈判机会。然而,杜鲁门总统为了避免苏联获得过多战利品,决定不让斯大林签署公告。
8月6日,美国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造成约7万人死亡,城市几乎被摧毁。虽然这场灾难震惊了日本高层,但并没有立即改变政府的决策。天皇裕仁听闻此事后表示情况严重,但并没有下令投降。外相东乡茂德依然通过电报指示继续寻求苏联的调解。陆军大臣阿南惟几表示需要进一步调查,军方甚至将原子弹视为一种新型常规炸弹。
然而,8月8日晚上,苏联突然加入战局。莫洛托夫召见日本大使佐藤,递交了文件,宣布苏联从8月9日起对日宣战。日本高层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一点,苏联军队迅速向满洲、朝鲜、南萨哈林和千岛群岛进军,关东军本以为是精锐部队,但实际上他们的主力早已被调走,剩下的都是装备不良的新兵和老弱。几天内,关东军损失惨重,约8万人阵亡,60万人被俘,伪满洲国政权随之崩溃。
此时,日本的退路彻底断绝,本土北海道也面临威胁。长谷川指出,日本过去一直认为苏联是中立的,可以作为谈判的伙伴,但现在苏联的突然参战让这一切都变得不可能。与此同时,美国从南方持续轰炸,形势愈加严峻。
8月9日,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紧急召开,这是自广岛爆炸后首次召开。会上,苏联的参战成为讨论的重点,而原子弹爆炸的消息在长崎爆炸时传来,但并未对会议产生决定性影响。军部震惊之余,副总参谋长河边虎四郎在日记中写道:“苏联终于起来了”,并承认之前的判断完全错误。海军次官丰田副武更直言,苏联的参战比原子弹的打击更加可怕。
陆军部的文件也显示,苏联的进攻直接打击了日本政府的最后一线希望。裕仁天皇召开御前会议,东乡和铃木两位高层支持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条款,但条件是保留天皇制度。然而,阿南和梅津美治郎坚决反对,认为还有战斗的余地。会议陷入僵局,最终,天皇决定结束战争,但他没有提到原子弹,而是指出整体战局的严峻。
长谷川分析认为,苏联宣战直接切断了日本的外交出路,军方知道本土决战已经无望,因为苏联从北方进攻,美国从南方推进。相比之下,虽然原子弹的威胁巨大,但日本高层认为美国不可能无休止地使用原子弹,生产也是有限的。因此,长崎的爆炸并没有成为决定性因素。
8月10日,裕仁天皇决定接受波茨坦条款,条件是保住皇室地位。8月11日,美国回电表示天皇地位由盟国决定,随之展开新的争论。与此同时,苏联的军队快速推进,几乎占领了满洲的全部领土,日本担心苏联将占领本土。铃木认为必须尽快投降,否则苏联将彻底摧毁日本的基础设施。
8月14日,经过再次讨论,天皇下令无条件投降,压倒了军部的反对声音。8月15日,裕仁通过广播宣布日本投降,声明中提到苏联进攻是威胁日本帝国基础的主要原因,但未提及原子弹。
从长谷川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苏联的参战才是日本最终决定投降的关键因素。这不仅是军事上的打击,更是心理上的冲击。日本曾把苏联视为盟友,而如今却变成了敌人。保住天皇成了日本投降的唯一赌注,而不是避免苏联的共产主义影响。
长谷川的观点引发了广泛争议,尤其是与其他历史学家的看法不同。有学者认为原子弹与苏联参战是双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而长谷川则坚称苏联的参战是决定性因素。他指出,战后许多证词并不准确,因为日本高层为了推卸责任,将原子弹作为借口,而忽视了苏联的影响。
二战结束不仅仅是因为技术武器的使用,还与大国间的博弈密切相关。日本的军国主义给亚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他们顽固的态度则导致了更多的牺牲。杜鲁门使用原子弹的目的,也是为了避免苏联在战后分得更多的战利品,进而加剧了冷战的对立。苏联的参战让日本的外交出路彻底断绝,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结束。
长谷川还指出,原子弹的使用是战争罪行,因为它针对的是无辜的平民,并且其辐射效果对后代产生了长期危害。他呼吁世界彻底废除核武器,避免再次陷入类似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