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最信任的人,既不是太子李建成,也不是出色的武将李世民,而是宰相裴寂。虽然裴寂在隋末唐初的英雄辈出中并不算是特别突出的人物,甚至在军事才能上远不及刘文静,但他与李渊的关系却远超任何人。
裴寂与李渊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君臣关系,他们从小就结为挚友。李渊出自陇西李氏,而裴寂则出自河东裴氏,虽然两人都早早失去了父亲,但命运让他们在长安相遇,成为深厚的朋友。随着李渊担任太原留守,裴寂也成为了晋阳副宫监。此时,两人的关系日渐亲密,裴寂几乎成了李渊的得力助手。
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裴寂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渊和裴寂表面上沉迷饮酒作乐,但暗地里却在为起兵做准备,裴寂不仅是策划者之一,还积极参与了战略决策。唐朝建立后,裴寂又帮助李渊制定了许多重要的典章制度,处理朝政大事。他的贡献在唐朝早期是不可忽视的,甚至在某些方面,裴寂的作用超过了刘文静。
李渊对裴寂的信任是极其深厚的。裴寂不仅被任命为宰相,李渊还亲自赐予他无数的赏赐,每日御膳甚至让他与皇帝同餐。每次李渊开朝,都会请裴寂陪同,并且在散朝后将他留下,完全听从裴寂的建议。李渊对裴寂的称呼也非同寻常,常称他为“裴监”,这种亲近程度远超其他臣子。
然而,裴寂的宠幸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嫉妒和不满。有一段时间,麟州刺史韦云起举报裴寂谋反,李渊虽进行调查,但并未找到确凿证据。李渊为平息风波,专门派人带着美食和宝物慰问裴寂,表达对他的支持和关爱。李渊还让裴寂继续享有自铸货币的特权,并让自己的儿子与裴寂的女儿结婚,进一步加深了两家的关系。
尽管裴寂享受到了如此多的宠爱,他依然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五十岁时,裴寂提出辞职回乡种田,李渊极力挽留,但裴寂依旧没有回去。直到李渊去世,裴寂依然是唐朝最受宠的臣子之一。
然而,随着玄武门之变的发生,裴寂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最初李世民也对他进行了一定的重用,但到了贞观三年,裴寂因获罪被李世民赶回故乡,丧失了官职和大部分食邑。六十岁时,裴寂在孤独中去世,结束了他曾经荣耀的宰相生涯。